民法典法律知识

没有签订合同违约金怎么付

2021-06-29 15: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违约金是指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给非违约方一定数量的金钱。违约金是债的担保的一种,也是对违约的一种经济制裁。那么,没有签订合同违约金怎么付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没有签订合同违约金怎么付

一、没有签订合同违约金怎么付

实践中,虽然没签书面买卖合同,但是发现一方有违约的,将可以按照以下办法处理:

1、口头约定有违约责任

虽然没签订书面买卖合同,但是约定的口头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并且有明确规定违约责任的,那么将可以按照该约定处理。

2、口头约定未约定违约责任

因为买卖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给另一方造成违约损失的,可以请求违约损失赔偿。并且,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比如在买卖合同中,可能包括经营所获得利益、转售获得的利益等。

这里注意的是,要求可得利益损失赔偿时,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另外,没签订书面买卖合同请求违约责任时,对方拒绝赔偿的将影响有合同关系取证。实践中,可以收集以下材料作为证据:

1、提供签署的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或者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

2、提供移交的货物、产品等。

3、可以找第三人来做证。

4、找录音录像等资料。

5、找买卖交易的聊天记录、邮件等。

最后,现在很多人约定买卖合同时,并不注意明确违约责任,所以导致一旦出现违约情况,双方可能会陷入纠纷。所以如果违约损失较大的,那么建议可以在必要时去法院起诉。

二、合同里怎么约定违约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三、合同违约规定违约金的上限

合同违约金没有法律规定上限,但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30%,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民法典》第585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所以,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它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

《民法典》第585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适当减少。但是违约金是当事人双方在订约时对一方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一种预先估算,与违约后守约方的实际损失不可能完全相符;故此可交由法官自由裁量。法律规定预定违约金,除了给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外,也避免了违约后损失计算的麻烦和当事人证明损失大小的麻烦,使当事人能迅速确定自己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因此,当事人如需要法院增加违约金额、或者当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时,则需承担证明损失大小的责任。

从《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方面上讲,一般认为只要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扣除实际损失后,其余款不超过主合同总金额的20%;就应当不属于“过分高于”的情况。

另外,《民法典》第119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是意思自治在法律上的效力,故此合同一旦有效成立,当事人必须受合同约束。现在我国基本处于市场经济,所以现行合同法没有对违约金的数额进行限制,在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应予以尊重并应受法律保护。而违约金具有惩罚性也是理所当然,如果不对违约方惩罚,法律对守约方就没有任何鼓励和保护了。

但是,由于我国出于市场经济的初期,合同法又规定了对于违约损失的可预见性原则,即在预见性之外的损失,违约金过分高于的情况下,违约方可不予赔偿,这可以保护一方在认知能力或者偿付能力上的弱势。对于何谓可预见性以及预见的程度,需要法官依据正常人的合理判断进行自由裁量。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没有签订合同违约金怎么付的相关法律内容,小编提醒,在双方没有签合同的情况下,不要轻易的给另一方付款,不然付了钱给对方却又收不回来的话只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危害的。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在线律师平台进行咨询,大家的法律问题会有律师进行专业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