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确认合同效力的诉讼时效

2021-07-08 14: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实际生活中,因合同违法导致合同无效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无效合同最终会导致相关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合同有效是一切合同事宜的开端,只有合法有效的合同才能确认诉讼时效。那么我们如何确认合同效力的诉讼时效呢?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解答这个疑问,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
确认合同效力的诉讼时效

一、确认合同效力的诉讼时效

一份合法有效的合同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合作共赢的良好开端,合法有效合同的内容也是合同纠纷产生的根源,而如果一份合同在效力上出现问题,如无效,那么此合同内容作废不存,合同纠纷不在,那么就谈不上任何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
      因此,建议相关人员在签订合同时,重点关注合同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在实际生活中,因合同违法导致合同无效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无效合同最终会导致相关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综上,合同有效是一切合同事宜的开端,只有合法有效的合同才能确认诉讼时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

二、确认合同效力纠纷是什么

确认合同效力纠纷时民事案件案由之一,当事人认为合同属于有效合同或者属于无效合同时,可以到法院起诉主张自己的诉求。在买卖货物、接受或提供服务等民事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签订各种各样的合同。确保合同的有效性,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双方最关注的问题。不过有时当事人对相关法律不规定,或者存在欺诈、重大误解等情形时,可能出现合同的内容不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达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提起确认合同效力纠纷之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合同的效力大致能够分为四类: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认定存在矛盾时,有权诉至法院请求依法确认。

三、有效的合同的条件

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满足上述三条规定时,当事人双方订立的合同应属有效合同,合同应当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依据合同的相关规定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

无效的合同对当事人双方没有约束力,不发生任何法律效果。比如说,基于被认定无效的合同而拿到的财产应当归还或者折价补偿,而且对方当事人存在过错的,可以主张要求其赔偿。

经法院审理,被撤销的合同属于自始无效的合同。即虽然被撤销的合同的已经履行了,因为其履行部分基于的合同无效,双方人若获得了财产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被撤销的合同同的一方存在过错的,可以在起诉时主张赔偿。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确认合同效力的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合同有效是一切合同事宜的开端,只有合法有效的合同才能确认诉讼时效。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