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法对保证人资格有哪些规定

2021-08-30 09: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国法律规定,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保证合同的,须以书面的形式签订合同。另外,《民法典》对于保证人资格也有相关规定。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带大家具体了解“合同法对保证人资格有哪些规定”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合同法对保证人资格有哪些规定

一、合同法对保证人资格有哪些规定

(一)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但是,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是公民的一种特殊形态。因此作为保证人的公民,也可以是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三)可以充当保证人的包括: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联营企业;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

(四)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

(五)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充当保证人。而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保证人的,如无其他导致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其所签定的保证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

(六)国家机关在接受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提供的贷款的过程中,并经国务院批准后可以作为保证人。其他情况下不允许作为保证人。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

(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

(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

二、保证合同的保证方式有哪些

保证的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承担的是一种补充责任,只有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债务人仍不能履行债务的,保证人才承担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合同的内容

保证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是保证成立的书面形式。签订保证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签订保证合同的主要依据和目的;

2、保证人的名称、地址、注册资本、开户银行及银行帐户;

3、保证人所担保的借款合同的编号、名称及其签订的时间、地址;

4、借款合同中的借款数额、货币种类、借款用途、期限、利率和计息方法;

5、借款人偿还借款本息的资金来源和偿还方法。

6、保证人予以担保的数额、期限;

7、保证的方式;

8、合同当事人协商议定的其他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保证人资格也有相关规定,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对“合同法对保证人资格有哪些规定”的解答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知识。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