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签约人已死亡的合同是否继续履行

2021-08-30 13: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国《民法典》等法律并未对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后合同的效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合同是否继续履行和有效,对此需要分情况看待。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带大家具体了解“签约人已死亡的合同是否继续履行”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签约人已死亡的合同是否继续履行

一、签约人已死亡的合同是否继续履行

首先,我国法律对于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后合同效力问题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其次,一方当事人死亡后,合同是否继续有效,应当区别对待。

1、从维护交易便利和保障交易安全的角度来讲,对于纯属财产性质的合同(比如买卖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的,不应影响合同的效力。至于说如何履行,根据《民法典》1161条之规定,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2、关于具有人身依附性的合同(如服务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合同效力自然终止。因为这类合同的签订,一般都是一方当事人基于对另一方当事人本人具有的经验、能力,甚至是个人品格方面的胜任才与之签订相应的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当事人死亡,合同权利义务仍不终止的话,则有违另一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真实意愿了,因此,此类合同的权利义务应该随着合同主体的死亡而自然终止。

二、什么是合同当事人

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主体,又称为合同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依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而债务人则依据法律和合同负有实施一定的行为的义务。

当然,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地位是相对的。在某些合同关系中,由于一方当事人只享受权利,而另一方当事人仅负有义务,所以债权人与债务人是容易确立定的。但在另一些合同关系中,当事人双方互为权利义务,即一方享受的权利是另一方所应尽的义务,另一方承担的义务则是一方所享受的权利,因此,双方互为债权人和债务人。

如前所述,合同关系的主体都是特定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合同债权又被称为相对权。主体的特定化是合同关系与物权关系、人身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等的重要区别。不过,合同关系的主体或者当事人是特定的,但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依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其债权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债务人可以将其债务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这样,第三人可以取代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地位或加入合同关系,成为合同关系的主体。这种债的主体变更,并没有改变合同关系主体相对性的特点,因为第三人一旦取代原合同关系当事人一方或者加入合同关系中,都已经成为特定的合同关系当事人,因此合同关系的主体仍然是特定的。

三、合同当事人标准是什么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组织、法人等,合同的当事人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的定义和身份关系协议的法律适用】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合同是否继续履行和有效,对此需要分情况看待。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对“签约人已死亡的合同是否继续履行”的解答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知识。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