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伙合同要公证吗

2021-09-26 10: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伙企业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企业类型,很多人在初次创业时都会选择和人合伙来整合资金及资源。在达成合伙意向后,为了减少纠纷,明确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合伙合同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合伙合同要公证吗?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合伙合同要公证吗

  一、合伙合同要公证吗

  合伙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双方协商为主,双方自愿签订就有效,不一定需要公证。

  我国法律规定,合伙人应当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订立书面协议。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协议,但具备合伙条件,又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有口头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具有合伙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七条规定,合伙合同是两个以上合伙人为了共同的事业目的,订立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协议。

  二、合伙合同的主要条款有哪些

  1、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

  2、合伙目的和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

  3、合伙人的姓名及其住所;

  4、合伙人出资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

  5、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

  6、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

  7、入伙与退伙;

  8、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9、违约责任。

  三、签合伙合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合伙合同的当事人必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如果是以成立合伙企业为目的的,其主体就不得是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

  3、合伙合同应由全体合伙人充分协商,就合伙目的与经营范围、出资数额、方式与期限、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入伙与退伙、合伙解散与清算、违约责任等合伙事宜达成一致,并订立书面协议。

  4、就出资而言,根据《合伙企业法》第11条之规定,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其他财产权利出资。

  5、就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而言,合伙合同应当根据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约定,使亏损的分担依据当事人约定的利润比例来决定,分享多大比例的利润,就应分担多大比例的亏损。

  6、合伙合同自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即合伙人按照合伙合同享有权利,承担责任。

  一般合伙合同不用公证,合伙合同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内容是否合法、签订主体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识表示是否真实,与是否公证并没有直接关系。上述内容就是关于合伙合同要公证吗问题的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方面的知识想要了解,欢迎来找法网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