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物业承包合同注意事项

2021-10-05 15: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物业承包,也就是多个小区聘用同一个物业公司,所以是物业承包了,物业管理合同,指约定服务商为委托方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合同。那么,物业承包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物业承包合同注意事项

  一、物业承包合同注意事项

  1、首先,要充分了解签约对象的主体资格。

  当前各种经营单位的性质和种类比较复杂,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为防范欺诈行为,减少交易风险,有必要考察双方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用情况等,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年检证明资料等。

  2、其次,注意合同条款的对等性。

  《物业管理服务委托合同》是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委员会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权利义务的协议,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不要签订义务多、责任重、权利少这类一边倒的合同,例如合同只规定物业管理企业违约要如何处理而无业主委员会违约如何处理的内容。

  3、再者,合同条款要明确。

  《物业管理服务委托合同》是物业管理企业与业户之间发生的一项劳务的交易准则,其根本要求是实用,合同的用词用语不需要华丽、完美,但是一定要明确,言简意赅,避免毫无意义的空话,同时合同前后不能出现矛盾。

  4、同时,也要注意管理费标准的确定。

  《物业管理服务委托合同》中的管理费标准的确定必须合理、合法,具有可执行和可操作性。既要照顾物业管理企业实际开支情况,又要顾及业户的负担。既要使物业管理企业有收益,又要使业主有所获。

  5、另外,对项目分包合同的特殊要求。

  二、物业合同到期怎么办

  物业合同到期双方协商按照规定解除即可。

  1、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中规定,业主通过业主大会共同决定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事项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2、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之前,建设单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应当签订书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3、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可以约定期限;但是,期限未满、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

  三、物业合同要交印花税吗

  物业管理合同并没有在印花税所规定的印花税应税项目中,所以,对于物业管理合同在我国并不需要交印花税。

  相关知识:需要交纳印花税的合同分别为

  1、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补偿、易货等合同,按购销金额0.3‰贴花。

  2、加工承揽合同:包括加工、定做、修缮、修理、印刷、广告、测绘、测试等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0.5贴花。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包括勘察、设计合同,按收取费用0.5‰贴花。

  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金额0.3‰贴花。

  5、财产租赁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按租赁金额1‰贴花。

  6、货物运输合同:包括民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公路运输和联运合同按运输费用0.5‰贴花

  7、仓储保管合同:包括仓储、保管合同,按仓储保管费用1‰贴花

  8、借款合同: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包括融资租赁合同但不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0、05‰贴花

  9、财产保险合同: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按收取的保险费收入1‰贴花。

  10、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按所记载金额0.3‰贴花。

  11、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共5项产权转移书据、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包括股份制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因购买、继承、赠与所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按所记载金额0.5‰贴花。

  12、营业账簿:纳入会计核算的生产、经营用账簿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0.5‰贴花。其他账簿按件贴花5元。

  13、权利、许可证照:包括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按件贴花5元。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物业承包合同注意事项的相关法律内容,综上,物业管理合同不仅要注意管理内容,合同中应尽量明确详尽地约定管理内容,还要注意服务质量,注明考察服务质量的标准,少用或不用概念模糊的词语。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在线律师平台进行咨询,大家的法律问题会有律师进行专业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