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客观不能履行合同的后果

2021-11-26 17: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签订了之后,一般情况下都要依照合同上的内容履行,违反了合同的内容的话是属于违约的,违约需要给当事人受害人赔偿一定的损失,实在不能履行合同,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那么客观不能履行合同的后果是什么?以下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客观不能履行合同的后果

  一、客观不能履行合同的后果是什么

  不能履行,又叫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在客观上已经没有履行能力,或者法律禁止债务的履行。

  不能履行有自始不能履行和事后不能履行之分,通常系以合同订立时为标准。前者是合同无效的原因,后者是违约的类型,分别债务人是否具有免责事由,或依风险负担规则处理,或依违约责任规则处理。

  不能履行还有永久不能履行与一时不能履行之分。前者指在履行期限或者可以为履行的期限届满时不能履行。后者则为在履行期满时因暂时的障碍而不能履行。永久不能履行如属嗣后不能履行,则可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一时不能履行在继续性合同场合便成为部分不能履行,可构成违约责任的要件。一时不能履行因债务人在不能履行的暂时障碍消除后仍不履行,可以成为迟延履行,可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二、租赁合同如何才生效

  《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合同生效时间】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三、引起合同变更的情况

  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践,当事人主要因下列原因可以变更合同:

  1、因不可抗力使合同不能履行而变更

  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约定的部分义务不能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变更合同。至于不可抗力造成全部义务不能履行,则应当解除合同,而不是变更合同。

  2、因情势变化致使合同履行显失公平而变更

  3、因当事人违约而变更合同

  因当事人违约而变更合同的,实际上是赋予了无过错的一方当事人以变更合同的请求权。这里所说的违约,是指当事人不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4、因订立时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变更

  以上就是关于客观不能履行合同的后果的相关内容,根据有关规定客观不能履行合同的后果可以分为合同的原因,也可以分为个人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了。这些都是需要第三方介入来解决问题。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