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并未实际履行是否无效

2021-12-08 16: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与他人订立各式各样的合同。订立合同要求缔约当事人相互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而成立了合同。在合同成立后双方应履行相应的合同义务并享有合同权利。那么当合同没有实际履行时是否有效呢?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合同并未实际履行是否无效的相关内容。
合同并未实际履行是否无效

一、合同并未实际履行是否无效

合同未实际履行并不意味着合同无效,合同未实际履行可能生效的条件未达成,等生效条件达成后,当事人就会履行合同。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二、合同约定不明确怎么办

(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依照规定履行。

(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因债权人原因增加的履行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三、什么是情势变更原则

合同有效成立以后,若非因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构成合同基础的情势发生重大变更,致使继续履行合同将导致显失公平,则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和解除合同。所谓情势,是指合同成立后出现的不可预见的情况,即影响及于社会全体或局部之情势,并不考虑原来法律行为成立时,为其基础或环境之情势。所谓变更,是合同赖以成立的环境或基础发生异常变动。

综上所述,合同未实际履行并不意味着合同无效,合同无效只有出行法律规定的情况才会使其失效。以上便是找法网编辑为您带来关于合同并未实际履行是否无效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