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解除有没有期限限制

2022-01-04 13: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有些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方面比较马虎,没有把握好履行合同的时间问题,会担心合同到期解除,那么合同解除有没有期限限制是多久?想要知道合同解除的期限到底长不长,就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具体内容。
合同解除有没有期限限制

一、合同解除有没有期限限制

解除合同是有期限的。

解除权的行使,是法律赋予当事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但该权利的行使是有限制的。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者由法律直接规定。比如,当事人约定,出现某种情况可以在一个月内行使解除权。如果约定的情况发生一个月内未行使解除权,那么解除权消灭,当事人不能要求解除合同,而是必须继续履行合同。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解除权的期限,或者法律也没有规定解除权的期限,违约方催告享有解除权的一方行使解除权后,在合理期内享有解除权的一方仍不行使解除权的,视为对该解除权的抛弃,解除合同的权力消灭。

所谓催告后的合理期限,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确定。作为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应在收到催告后尽早通知对方是否解除合同。当事人对催告的合理期间有异议的,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定。

二、合同成立等于合同生效吗

合同成立不等于合同生效。合同成立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完成合同的签订,但是因为相关法律规定,可能其中某些效力并没有生效。两者的区别在于:

1、条件不同。合同成立着重强调合同的外在形式,只要签订主体主体对合同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可,至于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在所不问。而合同生效的条件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符合法定形式。

2、原则不同。合同成立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而合同生效则取决于法律要求。

3、阶段不同。合同成立标志着合同订立阶段的结束,而合同生效则表明合同履行阶段即将开始。

4、责任不同。合同的成立阶段,当事人要承担的责任是缔约过失责任,主要是要承担信赖利益损失。而合同的生效阶段,当事人要承担责任就是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及适用定金罚则等。

5、赔偿范围不同。合同成立,赔偿范围为信赖利益损失,仅限于直接损失。而合同的生效,赔偿范围为实际遭受的全部损失,不仅包括现有财产直接损失,还包括可得利益损失。

三、合同解除还有违约责任吗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主张违约金条款继续有效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进行处理。同时也规定了买卖合同因违约而解除后,守约方主张继续适用违约金条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此,如果因违约导致合同被解除的,主张解除合同与主张违约责任是可以并存的,也就是在因一方违约造成另一方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可以在解除合同的同时要求违约方赔偿相应损失,此等违约责任并不因合同的解除而归于消灭。实务中在对合同条款的设置中经常援引这一句话:此等条款并不因合同的解除而消灭,正是保留了合同部分条款的始终有效性。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合同解除有没有期限限制的内容,双方当事人是可以在合同上面约定合同的期限限制的,一般到合同约定的期限限制时就需要履行解除权。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