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期限

2022-02-04 08: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于我们在进行撤销程序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权益以及签订的合同期限来进行处理,同时对于我们在进行撤销变更过程当中,它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期限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期限

  一、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期限

  根据现行《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当符合可撤销条件的合同,当事人应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可撤销之日起,至撤销权除斥期间届满之前行使其撤销权。一般来说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时效期间是一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

  (一)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合法有效的债权

  这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前提条件。

  (二)债务人作出无偿或明显不合理低价处分财产的行为

  这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客观条件。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就是旨在请求法院裁决撤销有害于债权实现的无偿或明显不合理低价财产处分行为的效力。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财产处分行为仅指法律上的处分行为而不涵盖事实上的财产处分行为,主要包括转让财产、抛弃财产、免除债务、在财产上设定抵押等。

  (三)债务人的财产处分行为有害于债权的实现

  只有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有害于债权的实现时,债权人才能行使撤销权。所谓有害于债权的实现是指债务人在实施处分财产的行为后,不具有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清偿能力。如果债务人即便无偿或以不合理低价处分财产,但其仍具备债权的清偿能力,则不能认定债务人的财产处分行为有害于债权的实现。

  三、撤销权行使的方式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必须由享有撤销权的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的行为。行使撤销权必须由债权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作出撤销债务人行为的裁判,才能发生撤销的效果。如果债权为连带债权,则所有的债权人可以共同行使撤销权,也可以由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提起诉讼。如果数个债权因同一债务人的行为而受到损害,则各个债权人均有权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其请求的范围仅限于各自债权的保全范围。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期限问题的详细解答,对于我们在进行处理撤销程序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实际合同以及一些相关期限来进行处理,并且也要了解它的实际名义诉讼程序,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