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格式条款的规定是什么

2022-02-19 15: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格式条款即标准条款,是当事人为了能重复使用而提前拟定、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因为格式条款并未与对方协商,所以为了维护公平和保护弱者,我国法律对格式条款予以限制,那么《民法典》格式条款的规定是什么有哪些呢?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解答,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民法典》格式条款的规定是什么

  一、《民法典》格式条款的规定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当事人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出现不一致,首先应当按照通常理解来解释,如果有两种以上的解释,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八条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关于格式条款能否变更和撤销的问题。允许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而变更或撤销格式条款也是符合我国司法实践的。由于我国的格式条款大多为行政主管部门所制订,而现实情况是,法院的权威性不够。法院直接宣告行政主管机关制定的格式条款无效,在实践中很难操作和执行。而格式条款一旦在个案中被宣布无效以后,该条款以后便永久失效,这也是行政机关所无法接受的。

  对于格式条款,应当以可能订约者平均合理的理解为格式进行解释。既然格式条款是为不特定的人所制订的,就应考虑到多数人而不是个别消费者的意志和利益。因此就格式条款发生争议时,应以可能订约者的平均的、合理的理解为格式进行解释。

  二、格式条款有什么风险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易被认定为无效。法律规定,如果格式条款存在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如果企业利用制定格式条款的优势而将条款制定的极其不公平,使相对方无法保护权益的,很容易被认定为无效条款。

  三、格式条款的效力认定原则

  (一)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我国《民法典》所确定的最基本的民事法律原则。《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着重强调“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能够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往往占有政治上、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尤其是因为格式条款是一方当事人在未与合同对方当事人协商而预先自已拟定的条款。这就难免会在有意或无意中揉进不公平的条款内容。

  (二)合法原则。

  虽然《民法典》尽量体现尊重合同当事人意愿。促进市场交易完成的立法宗旨,但是,对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实行适当的国家干预仍是《民法典》的基本精神之一。格式条教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仍然是认定格式条款法律效力的基本标准之一。《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的“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情形的”。

  (三)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原则。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所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意思表示真实”。在《民法典》中,鉴于格式条款的预先拟定性和未与合同对方当事人协商的特点。对于承诺格式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作出了特别的保护措施。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这一规定所体现的立法精神。就是防止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已预先拟定格式条款的有利条件,使用隐含、晦涩的语言来免除或者限制自己的责任。从而使承诺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承诺格式条款。造成合同的成立并非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局面。

  (四)着重保护承诺格式条款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正如前文所述。格式条款的优点在于提高交易效率。其缺点则是容易导致侵害承诺格式条款一方当事入利益。形成合同权利失衡的现象。基于这一现实。我国《民法典》在规定格式合同制度时。体现了着重保护承诺格式条教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立法精神。

  无论是面对广大的消费者的交通、通讯、医院、城市公用事业领域,还是在公司、企业之间,只要存在格式条款的地方。那么格式条款的提供者为了减少自己的合同义务和法律责任,或者为了分担商业风险,往往将一些按照惯例应当由其承担的合同义务加以免除或者加以限制。

  我国法律规定,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法律规定禁止的合同格式条款为无效,所以您在签订合同时可以注意格式条款是否为无效情形。以上是找法网编辑对《民法典》格式条款的规定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不懂如何起诉,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