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夫妻买房是否可以只查一方征信

2022-03-18 17: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实际生活中,我国为了打击那些老赖行为,制定了征信系统,只要被拉入失信名单里的人,生活都可能会受到影响。那么夫妻买房是否可以只查一方征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夫妻买房是否可以只查一方征信

  一、夫妻买房是否可以只查一方征信

  夫妻买房一般需要查看两个人的征信,因为夫妻买房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在申请贷款时,需要同时提供自己和配偶的征信报告。一旦任何一方具有不良信用记录,都将影响另一方贷款的申请。

  按照《民法典》规定:婚姻关系续存期间获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拥有,产生的债务由夫妻共同承担。夫妻双方在法律上是一个经济实体,因此,银行在考察一方的信用状况时,势必需要同时考察另一方的信用状况。

  申请房贷是夫妻双方共同申请,所以银行受理申请后,也会查看夫妻双方的信用情况,如果任何一方有逾期情况,都会影响房贷的申请。每家银行的对于征信的要求不相同,如果借款人逾期情况不是很严重,那么银行会酌情考虑为其放款。

  如果逾期行为非有意,可以向银行说明情况,出具相关“无意逾期”证明,这种情况通常不会拒绝放贷。

  从逾期次数看,银行对于办理贷款可能执行的标准有:减低贷款成数,提高贷款利率。如果是首套住房贷款的情况下,很可能不会享受贷款利率优惠。但是如果夫妻一方两年内连续三次逾期还款,或累计六次逾期还款,贷款会被拒绝。

  二、夫妻买房房产证写一个人名字,能共同用公积金贷款吗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所需材料:

  借款人及其配偶的户口簿

  借款人及其配偶的居民身份证

  借款人婚姻状况证明

  购房首付款证明

  收入证明;

  银行打印的借款人及其配偶的信用状况报告

  符合法律规定的房屋买卖合同或协议。

  (二)住房公积金办理条件

  个人与所在单位必须连续缴纳住房公积金满一年;

  借款人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借款人购买商品房的,必须有不少于总房价30。

  (三)住房公积金办理流程:

  贷款人准备相关资料,到银行填写贷款申请,并提交材料;

  贷款银行接到申请后进行资料的确认和审核;

  审核过后,贷款银行联系贷款人,签订相关合同;

  银行放款,贷款人履行还款责任。

  三、准夫妻买房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提前准备所需证件

  既然是夫妻双方共同买房,需要的证件就比单个人买房需要的更多,涉及到夫妻双方的收入证明、社保证明等。如果不是本地居民,在不能提供纳税证明或社保证明的情况下是不能享受相关优惠的,只能按照非本地居民政策对待。

  (二)提前规定所占份额可减少纠纷

  对于夫妻共同购买房子的产权,夫妻双方乐意选择共有,也可以选择按照份额分割。这两种方式的区别是:如果选择共有,夫妻双方的权益是完全相同的,而选择了份额的话权益也是按照份额分割,后者需要在房产证上标明。

  (三)信贷知识提前了解

  很多购房者对于贷款知识了解的并不多,夫妻共同还款时,主贷款人、次贷款人的确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在确定主贷款人时,应当选择夫妻间收入较高较稳定者,同时注意年龄的限制,否则会影响到贷款期限。

  对于非本地居民来说,如果无法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则会被区别对待,如房贷首付比例提高,利率水平上浮,这无疑会增加购房成本。

  (四)相关手续夫妻同时办理

  在买房过程中,很多手续的办理都需要夫妻双方同时在场。如果夫妻双方共同申请房贷,在确定了主贷款人、次贷款人之后,银行方面需同时考察两人的资质,所以需要夫妻共同在场办理相关手续。

  (五)准夫妻买房注意事项

  准夫妻出现房产纠纷的话麻烦很大。夫妻婚姻存续期间,是从领取结婚证之日起算,因此在未领取结婚证的前提下共同买房,并不能当做共同财产。

  在这种情况下共同买房,如果是双方共同出资,比例各半,则需在房产证上同时登记两人的姓名。如果双方出资比例不等,虽在房产证上也会登记两人姓名,但必须说明各自所占比例大小。还有一种情况也需提前考虑,即只有一方出资的情况下,是否在房产证上也登记上另外一方的姓名;如果登记上,不出资一方所占份额是多少,也需要确定下来,并在房产证上载明。

  对此,专家表示,最不可取的做法是,出资一方为表诚意,在房产证上就写对方一个人的名字,这意味着自己完全放弃了房屋的所有权。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诸如签约、房贷申请以及交易过户等环节,都需要夫妻双方到场。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夫妻买房是否可以只查一方征信的相关知识,综上,我们可以知道,夫妻买房一般需要查看两个人的征信,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