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关于担保责任的改变有哪些

2022-04-02 16: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法典关于担保责任的改变有哪些?担保责任纠纷的诉讼流程是什么?相信大家对此是有疑问的,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下,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相关法律知识,让我们带着疑问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民法典关于担保责任的改变有哪些

  一、民法典关于担保责任的改变有哪些

  (一)保证方式的变化

  《民法典》第686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即即在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保证人承担的只是一般保证责任。

  我们知道,相对来说,一般保证的责任较连带保证要轻,在债权人没有向主债务人主张权利(起诉或仲裁)且并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时,一般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而连带责任保证没有该前置程序,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连带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履行债务。

  (二)保证期间的变化

  《民法典》第692条规定”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即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统一规定为六个月。保证期间没有约定的为六个月,约定不明的为两年。连带保证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可以在六个月内要求承担保证责任。

  二、担保责任纠纷的诉讼流程是什么

  (一)原告起诉。

  (二)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三)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四)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五)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六)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七)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八)判决宣告。

  对担保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但是担保责任分成一般担保和连带责任担保,这两种不同的情形,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不一样的。担保期限主要取决于担保合同的约定,没有约定的按法律规定执行。

  三、《民法典》对于担保责任规定

  (一)非书面约定的保证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规定,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作出保证,债权人接收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保证必须是以书面形式确定的。

  (二)保证方式约定不明确,推定为一般保证。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规定,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第十九条 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三)债权转让未通知保证人,对保证人不发生效力。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债权,未通知保证人的,该转让对保证人不发生效力。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禁止债权转让,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债权的,保证人对受让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四)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书面转移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七条 规定,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移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但是债权人和保证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三人加入债务的,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不受影响。

  (五)《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八条 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的,保证人在其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价值范围内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法典关于担保责任的改变有哪些的相关知识, 希望小编的解答能帮助到您。为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可以联系我们找法网平台的专业律师,找法网将为您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