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生效的形式要件

2021-04-15 10: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一旦生效便在当事人间产生合同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法定和约定的义务履行合同,同时合同所产生的权利依法受到法律保护。那么,合同生效的形式要件有哪些?以下就请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合同生效的形式要件

  一、合同生效的形式要件

  合同生效是指已经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民法典》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通常情况下合同成立便生效,但在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情况下,合同成立但不生效,需要具备一定的形式要件才能生效。影响合同生效的形式要件主要是指批准手续的办理以及须采用特定的订立方式。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第二款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依法需要办理批准等手续才能生效的合同,如果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则该合同未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合同虽然不生效,并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

  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交易,法律常常要求当事人采取特定的方式订立合同,这样的合同也被称作为要式合同。如过不遵守法律对于某合同形式应当采取要式的要求,那么将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二、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1、构成条件不同。

  合同成立的条件包括: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生效的条件主要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符合法定形式。

  2、法律意义不同。

  合同成立与否基本上取决于当事人双方的意志,体现的是合同自由原则,合同成立的意义在于表明当事人双方已就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取得共识。

  合同能否生效则要取决于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体现的是合同守法原则,合同生效的意义在于表明当事人的意志已与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实现了统一,合同内容有了法律的强制保障。

  3、作用的阶段不同。

  合同成立标志着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合同内容所反映的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明确。

  合同生效表明合同已获得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障,当事人应全面履行合同,以实现缔约目的。

  4、责任形式不同。

  合同的成立,如果当事人要承担的责任就是缔约过失责任;合同的生效,如果当事人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违约责任

  5、赔偿范围不同。

  合同的成立,当事人承担的赔偿范围只限于信赖利益损失;

  合同的生效,意味着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造成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承担实际遭受的全部损失。不仅包括现有财产直接损失,而且包括可得利益损失。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三、合同违约救济方法

  1、继续履行,继续履行又称强制履行,指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由法院强制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方式。其构成要件下:

  (1)存在违约行为;

  (2)必须有守约方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行为;

  (3)必须是违约方能够继续履行合同。

  2、采取补救措施: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3、赔偿损失即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依法赔偿债权人所受损失的责任。我国《民法典》上的赔偿损失是指金钱赔偿,即使包括实物赔偿,也限于以合同标的物以外的物品予以赔偿。其责任构成如下:

  (1)违约行为;

  (2)损失;

  (3)违约行为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4)违约一方没有免责事由。

  4、定金责任。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与“合同生效的形式要件”的有关法律知识。影响合同生效的形式要件主要是指批准手续的办理以及须采用特定的订立方式。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