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定金合同的签订应注意什么

2022-05-15 10: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定金合同的签订应注意相关合同签订事项,以确保当事人自己的合法权益,签订定金合同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区分定金和订金的区别;仔细阅读定金条款;交付了定金合同才会生效;要注明不履行合同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定金条款等。
定金合同的签订应注意什么

  一、定金合同的签订应注意什么

  (一)定金条款并不具有强制性,购房者可以依法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定金条款。

  (二)交易双方在定金条款中注明不履行合同的具体情况。

  (三)虽然已订立了定金条款,但只有在交付了定金后,合同才会生效。

  (四)分清定金和订金的区别,不要错把订金当定金。

  (五)有的售房者会在定金条款中设下陷阱,故意让其违约,所以要仔细阅读定金条款。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合同主要条款与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2、标的;

  3、数量;

  4、质量;

  5、价款或者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

  8、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如果合同中的款额未明确款项的性质,或者说是未写明“定金”字样,双方就会容易产生纠纷。因为如果是“订金”、“诚意金”、“认购金”等字样,与定金是具有差异的,在发生纠纷时就会由于无法判定性质而被视为无效。

  因为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所以定金合同的主体就需要与主合同一致。如果定金合同的主体没有与主合同的主体保持一致,那么就起不到担保的作用,在发生纠纷的时候也就无法保障买方的权益。

  合同当事人应在定金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定期限内交付定金,因为定金合同是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的,并且合同当事人也应在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方式,比如是货币支付还是银行支付,这都需要明确。

  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定金合同是有明确的法律效力的,一旦进行签署,必须要按照合同内容进行旅行。且双方之间如果有一方进行违约的话,如果是支付人违约的话,那么定金是不能够进行退还的。如果是收受人进行违约的话,那么是可以要求其进行双倍退还。

  二、交定金后的合同签订时间

  买家交定金,一定要在合同中写明交定金后多长时间之内必须要签订正式的房屋买卖协议,如果买卖双方与中介没能在规定时间内签署房产买卖协议,那么定金的处理办法要约定清楚。此外,购房者在签订定金合同时,一定要将保障自己权益的内容写进协议或者合同中,这样才能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对自己造成损失。

  三、定金合同签订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吗

  (一)定金合同成立。定金合同成立是定金合同生效的前提,也是其必备要件之一。定金合同自定金交付时生效。

  (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任何合同的生效都要以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要件。定金合同的生效需要当事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并预见其行为后果,具有完全的意思表示能力进行意思表示。

  (三)意思表示真实。定金合同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的真实的意思表示。

  (四)定金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合法的意思表示法律赋予其法律上的拘束力,不合法的合同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定金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五)实际交付定金。定金合同属于实践性合同,自定金给付人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定金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应当依照定金合同的约定履行定金给付义务。

  (六)主合同有效。定金担保合同是当事人为担保主合同的履行的从合同,定金担保合同的效力依存于主合同的效力,主合同无效时,定金合同无效。但是定金合同另有规定的,定金合同的效力依其约定可以独立于主合同而存在。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定金合同的签订应注意什么的相关知识,签订定金合同要注意区分定金和订金的区别,仔细阅读定金条款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