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以及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2-06-25 15: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包括通知解除、诉讼解除、仲裁解除等。合同当事人解除合同之后的法律后果包括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以及其他补救措施。而其他补救措施则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等。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以及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有:

  1.通知解除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第一款前段: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

  (一)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二)通知载明在一段时间内不履行,则合同自动解除,解除的时间为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

  2.诉讼或仲裁解除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第二款: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的,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者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找法网提醒您在诉前未经通知程序而行使解除权场合,如合同解除最终被认定,则载有解除请求意思表示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时,发生解除合同的效力。

  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包括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以及其他补救措施。

  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

  2.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措施。

  3.赔偿损失。

  三、合同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