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有什么

2022-10-04 13: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有合同存在多方当事人,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合同生效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有什么

  一、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有什么

  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如下:

  1.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

  2.订约当事人经过要约、承诺而达成了合意;

  3.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另外合同作为民事法律行为,当然的需要遵守《民法典》总则编中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合同的当事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找法网提醒您,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二、合同生效可以反悔吗

  合同签订即生效,如果签订后反悔是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三、合同生效和有效区别有什么

  合同生效和有效区别有:

  1.判断标准不同:合同符合法定或者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条件时合同才会生效;主体适格、合同内容合理合法、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即为有效;

  2.法律后果不同:合同缺少生效要件仅导致合同未生效;合同缺少有效要件可导致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或者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