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合同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0-12-31 10: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签订合同的话,大家要了解一下合同的相关生效时间,很多的朋友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对于法律规定的程序并不太清楚,建议要仔细的阅读合同的相关条款,那么合同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合同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合同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是对合同生效时间的规定。

  二、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产生法律约束力。合同生效后,其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一旦合同成立生效后,当事人应当依合同的规定,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当事人依法受合同的拘束,是合同的对内效力。当事人必须遵循合同的规定,依诚实信用的原则正确、完全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违反义务。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当事人必须依照法律或者取得对方的同意,才能变更或解除合同。

  (2)合同生效后产生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产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合同的这一效力表现,称为合同的对外效力。合同一旦生效后,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侵犯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不得非法阻挠当事人履行义务。

  (3)合同生效后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当事人违反合同的,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使当事人依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对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补救。对此本法第七章作了规定。

  三、合同生效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合同成立后,能否产生法律效力,能否产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要视合同是否具备生效要件。合同生效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1)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缔约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合同主体。若主体不合格,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意思。合同成立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往往难以从其外部判断,法律对此一般不主动干预。缺乏意思表示真实这一要件即意思表示不真实,并不绝对导致合同一律无效。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同的内容合法,即合同条款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及其指向的对象即标的等,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二是合同的目的合法,即当事人缔约的原因合法,并且是直接的内心原因合法,不存在以合法的方式达到非法目的等规避法律的事实。

  (4)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生效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所谓形式要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对合同形式上的要求,形式要件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将其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时,便成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不具备这些形式要件,合同不能生效。当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以上就是关于合同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的相关介绍,对于合同成立大家还是要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签订合同,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双方的权益,避免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行为对此,如果大家有不明白的,可以咨询一下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