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夫妻婚内财产侵权是什么意思?

2022-04-24 12: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夫妻婚内财产侵权是什么意思?那么,婚内侵权财产行为的事又包括哪些?针对以上财产侵权问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下,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相关法律知识,让我们带着疑问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夫妻婚内财产侵权是什么意思?

  一、夫妻婚内财产侵权是什么意思?

  婚内财产侵权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并且不是基于夫妻共同生活和子女教育的需要,擅自对数额较大的共同财产做出处分,或者人为使另一方对财产丧失使用支配权的一种民事侵权的行为。

  二、婚内侵权财产行为的事包括哪些?

  (一)夫妻一方擅自处理变卖夫妻共同财产

  常见的是夫妻一方擅自变卖房产,因为房产价值大,所以也常常成为离婚诉讼中双方主要财产争议的焦点。夫妻感情一旦破裂,双方陷入面临离婚的僵局时,最容易出现一方擅自变卖房产的情况,尤其是产证上只有夫妻一方的名字。因为根据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第三方完全有理由相信此房产只属于一人。只要被登记在产证上的一方同意,交易就是真实有效的,日后另一方追究起来,第三人也能依据善意取得原则取得房产。

  (二)夫妻一方虚构债务

  现在,在离婚诉讼中,一方为了多了多争取财产,“虚构债务”的现象越来越多。

  在离婚诉讼中,这种“虚构债务”的现象不在少数。此现象的出现主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被告不想离婚,想通过虚构高额债务迫使原告因不愿承担债务而撤回离婚诉讼;第二种情况就是被告想通过虚构债务来获得更多财产利益。笔者认为,此现象的发生不仅侵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妨碍司法公正,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如何防止当事人通过虚构债务来达到其不当目的应引起重视。

  (三)夫妻一方将财产赠与他人

  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私自将财产赠与他人,同样是一种婚内财产侵权行为。

  (四)分居期间的财产侵权

  夫妻感情不和或者第一次提起离婚诉讼被法院驳回的时候,夫妻双方往往会选择分居。此时,问题往往就会出现,6个月的分居时间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一个转移、隐匿、为泄愤故意毁坏财物的很好的机会。不仅不利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也使法院第二次作出的离婚的判决成为一张“白条”,不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再者,有些女性本身居于弱势地位,尤其是长期在家操持家务,没有收入的一方,在分居期间的利益很难得到保护。虽说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却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大部分财产都掌握在对方手里,最糟糕的情况是一旦分居,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很难得到保障。如若离婚后,尚能得到一定的经济帮助,但是在分居期间,弱势的一方从法律上来说是不能够要求对方的经济帮助的,那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即便她们有劳动能力,但长期脱离社会使她们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自力更生,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

  三、婚内将财产给他人是否侵权

  婚内将财产给他人是否侵权主要根据婚内财产的性质。如果是个人财产,夫妻一方有权将自己的财产赠与父母或者亲属,如果是双方共同财产,则需要根据另一方是否同意为依据,如果另一方不同意赠与,则赠与无效。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夫妻婚内财产侵权是什么意思?的相关知识,既然成为夫妻那么两个人就应坦诚相待,大事小事都一起商量,也不应该有隐瞒。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可以联系我们找法网平台的专业律师,找法网将为您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