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赡养费定义是什么

2022-04-27 11: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赡养父母是我国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那么,赡养费定义是什么?如何认定离婚赡养费标准?相信大家对此是有疑问的,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下,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详细的相关法律知识,让我们带着疑问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赡养费定义是什么

  一、赡养费定义是什么

  赡养费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费,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提供物质上的费用援助。民法典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而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赡养费的计算: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月人均收入。当子女的月平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子女无法为父母提供支持。

  当子女家庭的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过两个子女的家庭,赡养费按50%计算;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子女的家庭的赡养费为40%。应支付的赡养费除以赡养费的数目,得到的赡养费支付给每个赡养费。人民法院确定的赡养费标准包括:当地经济水平、被扶养人的实际需要和被扶养人的经济能力。赡养费的支付分为五个方面:

  (一)老年人基本赡养费;

  (二)照顾不能独立生活的长者的费用;

  (三)老年人住房费用;

  (四)必要的精神消费支出;

  (五)必要的保险费用。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父母和子女】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孩子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扶养义务,尚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支付扶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而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二、如何认定离婚赡养费标准

  认定赡养费的标准包括: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具体而言:对于城市户口的老年人的赡养费给付标准,各省市出台的关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中,都有关于赡养费和抚养费的计算方法的规定。赡养费一般按家庭总收入减去家庭成员城市居民平均生活标准,剩余部分按其赡养人数的平均数额计算。对于农村户口的老年人,一般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发布的上年度当地农民年人均生活费数据为基准。

  需要指出的是,给付赡养费的数额,是根据赡养人的经济状况、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和被赡养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被赡养人实际需要,可以要求增加赡养费数额。要求增加赡养费,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法院原先判决的赡养费不能保障被赡养人的基本生活;

  (二)赡养义务人有能力负担。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可以要求增加赡养费。

  三、兄弟姐妹是同父异母赡养费需要支付吗?

  根据《民法典》规定:“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民法典》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

  据此,继兄弟姐妹之间,符合上述规定,具有法定的抚养义务,需要支付赡养费。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赡养费定义是什么的法律知识。 希望小编的解答能帮助到您。为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可以联系我们找法网平台的专业律师,找法网将为您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