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遗产的继承需要公证吗

2022-02-01 12: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当遗嘱人留下遗产的时候,许多遗嘱人会选择将遗产拿去公证,继承人可能会对此有疑问,那么遗产的继承需要公证吗?想要知道遗产的继承方式需不需要进行公证的法律知识,就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具体内容。
遗产的继承需要公证吗


一、遗产的继承需要公证吗

如果自然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继承其遗产。遗产必须是合法财产,有的继承人之间可能会发生纠纷,公证可以防止纠纷的发生。公证是一项民事行为,需要当事人自愿办理。

只有需要过户的遗产是必须经过继承公证的,其他的遗产,只要各继承人之间,协商一致的,可以不公证(比如现金等)。

遗产继承是继承人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民事法律行为。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法律规定,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由于我国的民法典将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因而,继承公证也相应地分为法定继承公证和遗嘱继承公证。继承公证可以预防继承纠纷、减少诉讼,维护财产关系和家庭关系的稳定。

遗产继承公证的适用条件:公民去世以后,如遗留有财产(股票、基金、房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知识产权),其继承人(死者的父母、配偶、子女或遗嘱受益人)需要办理遗产继承公证。

二、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一)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二)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三)遗赠抚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由扶养人负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该方式主要出现在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下。

4、法定继承,即在上面三种情况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顺序。

三、遗产遗产继承的时效多久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的民事法律制度。即,过了时效再起诉,除非对方自愿,否则权利人丧失胜诉权。

发生继承后,继承人应及时协商进行财产分割;对协商不成,建议及时考虑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以免过了诉讼时效,自身的权利得不到法院的保护。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遗产的继承需要公证吗的内容,公证是为了让遗产更具有法律保障力度,其实公不公证主要还是看遗嘱人的意愿。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或者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