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法定继承的顺序是如何规定的

2022-09-15 20: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法定继承顺序的规定是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被继承人死亡,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的继承人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才能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
法定继承的顺序是如何规定的

  一、法定继承的顺序是如何规定的

  法定继承的顺序是的规定是,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者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权或者丧失了继承权时,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在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中,没有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都均等的分割遗产。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还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找法网提醒您,是否尽了赡养义务是丧偶儿媳或者丧偶女婿能继承公婆或者岳父母遗产的前提条件。只要符合这一条件的,也不受是否再婚的影响,他们继承的遗产也不影响其子女代位继承的权利。

  二、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哪个优先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的效力优先。因为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三、法定继承可以继承的遗产有哪些

  法定继承可以继承的遗产有: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