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什么时候由双方分担损失

2021-03-22 11: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我国最新出台的民法典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当损害发生时,若受害人自己没有过错,行为人也没有过错的,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和行为者公平分担损失,即公平分担原则。接下来跟找法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公平分担的相关知识并解答什么时候由双方分担损失这一问题。
什么时候由双方分担损失

  一、什么时候由双方分担损失

  公平分担适用于行为人和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的情况。如果损害由受害人过错造成,应当由其自己负责;如果由行为人或者第三人过错造成,应当由行为人或者第三人负责;如果行为人和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有过错,应当根据他们的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分配责任。也就是说,只要有过错责任人,都不适用本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

  二、由双方分担损失的情形有哪些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按照民法典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意味着行为人不能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民事活动,因此不能认为他们的行为有过错,当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仍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监护人分担损失。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没有过错,但造成他人损害。比如出租车司机不知道自己患有疾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突发心脏病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对于受害人超出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的损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出租车司机分担损失。

  3、具体加害人不明,由可能加害的人分担损失。比如建筑物内抛出一烟灰缸砸破楼下路人的头,找不到行为人,为了减轻受害人的损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受害人补偿。

  4、因意外情况造成损害。

  5、为对方利益或者共同利益进行活动过程中受到损害。比如某甲主动帮某乙盖房,不小合从梯子上跌下受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某乙分担某甲受到的损失。

  三、双方分担损失与无过错责任的区别

  1、无过错责任不问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其适用以法律的特殊规定为根据。也就是说,承担无过错责任、行为人可能有过错,也可能无过错。而公平分担,行为人没有过错,也不属于法律规定的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

  2、无过错责任适用于法律明确规定的几种情形。而公平分担只是原则规定适用条件,没有具体界定所适用的案件类型。

  3、承担无过错责任,有的是填补受害人的全部损失,有的法律规定了最高责任限额。公平分担只是分担损失的一部分,没有最高额限制。

  当行为人和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时,那么可以适用公平分担规则,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受害人以补偿。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解答的什么时候由双方分担损失及相关问题,相信您对此已有所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想要咨询,欢迎登陆找法网,我们会安排专业的律师为您答疑解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