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商业诽谤的概念

2022-05-12 13: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商业诽谤一般是指损害他人商誉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谋取私利,会利用他人,然后采用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手段来诋毁他人的信誉或者名誉,这时违法的行为,如果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害的,就会构成侵权,而侵权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商业诽谤的概念

  一、商业诽谤的概念

  商业诽谤也称商业诋毁行为,也被称为商业诽谤行为,是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具体而言,它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以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二、刑法中商业诽谤怎么处罚

  恶意诽谤,影响公司形象,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商业诽谤罪。

  《刑法》第221条规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其立案标准:

  (一)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严重妨害他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导致停产、破产的;

  2、造成恶劣影响的。

  对于尚不造成或者损害较轻微的,可追究其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而不以犯罪论处。

  商业诽谤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最简单的是口头中伤,这种行为是指口头向第三者(如客户)进行有关竞争者的不公正或不符合事实的陈述,即对竞争者的商誉或个人名誉的伤害。其次是书面诽谤,是指在与客户的书面文字交流中出现的不公正或不符合事实的陈述,包括给客户的信件、销售文字资料、广告或公司手册等。还有就是产品贬损,是指对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进行不切实际或欺骗性的比较和歪曲性的评论。最后一种是不公平竞争,是指销售人员在进行产品介绍时对产品的性能或质量作出的不符合事实的表述。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在我国商业诽谤犯了什么罪

  商业诽谤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商业诽谤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根据上述文章的讲解,相信你已经知道我国对于商业诽谤的概念是怎样的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