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公民个人信息罪定义

2021-06-02 15: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是指公民身份、财产等个人信息的安全状况,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个人信息受到极大的威胁,大量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个人财产受到损失。那么,公民个人信息罪定义是什么?下面找法网小编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公民个人信息罪定义

一、公民个人信息罪定义

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要件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信息罪认定要件:

1、主体资格适格;

2、犯罪对象属于本单位在履行职权或公共服务职能中依法收集的个人信息;

3、客观上实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行为;

4、违反国家规定;

5、情节严重;

6、行为人主观上故意。

、个人信息被泄露了怎么办

1、收集证据线索。

2、向相关部门报案。

3、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

4、委托律师维权。

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典》第1035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1)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3)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4)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公民的个人信息为本人所有,如果被不法分子从不正当的途径取得公民的个人信息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每个公民都应当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已,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公民个人信息罪定义,如你还需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咨询找法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