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肖像权侵权定什么罪

2021-11-03 08: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肖像权侵权属于侵权纠纷,行为人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只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那么就只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肖像权侵权定什么罪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肖像权侵权定什么罪

  一、肖像权侵权定什么罪

  侵犯名誉和肖像权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有侮辱诽谤的情形发生,可能会构成侮辱罪。

  肖像权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法律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使用公民的肖像。人像、纪实摄影作品如果是没有征得肖像权人同意而拍摄的,原则上不能发表、展览,即使是单纯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展览。

  肖像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肖像权包括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拥有对肖像的制作专有权和使用专有权,公民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权或对肖像权进行损害、玷污。

  肖像权简单来说就是肖像权人可以对自己的肖像权利进行自由使用。若他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擅自使用其专有的肖像。

  违法犯罪人员、失信被执行人、网络广告欺诈、造假人员等可以对其照片、视频进行曝光,不构成“侵犯肖像权”。

  二、肖像权侵权的认定标准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人像、纪实摄影作品如果是没有征得肖像权人同意而拍摄的,原则上不能发表、展览。即使是单纯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展览,由于《民法典》加大了对肖像权的保护,取消了《民法通则》中“以营利为目的”作为侵犯肖像权的要件,因此,如果这些摄影作品是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拍摄并展览的,原则上也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但同时《民法典》在第一千零二十条规定了五种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的合理实施行为,如果属于这五种合理实施行为,则不构成侵犯肖像权。

  这五种合理实施行为分别是:

  (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

  (二)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

  三、肖像权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肖像权】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侵犯名誉和肖像权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有侮辱诽谤的情形发生,可能会构成侮辱罪。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肖像权侵权定什么罪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