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名誉权跟隐私权的区别有哪些

2022-01-20 16: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如今这个社会里,侵犯公民人身权的例子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侵犯自己的名誉权与隐私权,而且很多人也不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下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名誉权跟隐私权的区别有哪些这个问题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名誉权跟隐私权的区别有哪些

  一、名誉权跟隐私权的区别有哪些

  (一)荣誉并非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取得,只有某些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重大成果的人才会获得荣誉称号,因而具有专属性;而名誉是每个公民或法人都享有的,具有普遍性。

  (二)荣誉的取得必须经过特定的程序,由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给予表彰的方式授予;名誉则是社会对每个公民或法人的评价,其取得不需履行任何程序。

  (三)荣誉权的丧失通常也要由有关单位基于法定事由予以剥夺。名誉权则无法被剥夺或限制。

  二、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行为人有主观过错

  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应当以一个“诚信谨慎之人”在相同情况下须尽到的注意义务为主要标准,并结合加害人的身份地位、发布内容、认知能力、事后表现等自身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二)行为人的行为违法

  诽谤行为是指向第三人传播不利于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誉的虚假事实或者以他人传播的虚假事实为依据进行不利于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誉的不当评论而足以致使该特定人或特定人群社会评价降低的民事侵权行为。传播的内容可以是“事实陈述”或“意见表达”,传播的方式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认定是否存在诽谤行为,应当查明该事实、评论是否客观、真实,这就需要当事人进行举证予以证明。

  侮辱行为是指采用暴力或言语等方式欺辱特定人或特定人群,足以贬损该特定人或特定人群人格或尊严的民事侵权行为。认定是否存在侮辱行为,应当查明该言论是否存在暴利性或贬损性言论。应当强调的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词语的性质、含义因为互联网而发生了一些改变,在审查中应当结合时代特点、网络用语习惯进行综合判断。

  (三)要有名誉权损害事实

  在衡量名誉权是否受损时,应主要判断权利人的社会评价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是否降低。

  对于公民个人来说,公民的社会评价降低主要体现在公民人格诸如品格、道德的评价;对于法人来说,法人的社会评价主要体现在法人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服务上,具体考量的因素包括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公司的整体声誉与形象、客流量或经营性收入等。

  (四)存在因果关系

  三、隐私权侵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侵权行为人有侵害他人隐私权的具体加害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曾提及侵害隐私权行为的方式,仅限于“宣扬”,“公布”,“披露”,事实上,除了上述方式之外,还包括侵入侵扰、监听、监视、窥视、刺探、调查和干扰等。

  2、受害人受的损害,即隐私权受到的损害,其主要后果是精神损害;

  侵害隐私权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就是因为受害人的隐私因被他人知悉而感到羞辱、痛苦、焦躁、忧虑等不正常的心理情绪。侵害隐私权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是受害人因其隐私被披露而被辞退,以及因精神痛苦而进行治疗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3、在侵权行为人的侵害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侵害隐私权的直接后果,就是将受害人的私人秘密信息予以揭露,对于这种损失,应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换言之,当事人的精神损害与侵权行为相伴而生,只要有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就必然有精神损害,这种因果关系比较明显。

  4、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

  侵害隐私权是一种过错责任,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故意或过失。因为,在我国的现行侵权地为法律中,过错责任是一般的责任,而无过错责任是特殊的侵权责任,以有法律明文规定为必要,而我国法律将侵害隐私的行为当作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并没有规定其应适用无过错责任。

  在我们的名誉权与隐私权受到不法侵害时,一定要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的名誉权跟隐私权的区别有哪些这个问题的相关知识,若您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