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侵犯肖像权、隐私权怎么判刑

2022-01-02 10: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构成什么罪名,只是规定了侮辱罪和诽谤罪。因为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主要是规定在民事法律规范中承担民事法律责任。那么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侵犯肖像权、隐私权怎么判刑的相关内容。
侵犯肖像权、隐私权怎么判刑

一、侵犯肖像权、隐私权怎么判刑

在侵权行为法中,侮辱、诽谤他人的,侵犯肖像权、隐私权的,可以构成侵害名誉权。侮辱和诽谤是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刑法中,侮辱、诽谤他人,可以分别构成侮辱罪和诽谤罪。《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肖像权法律特征

(一)肖像是艺术地再现自然人的外貌形象。

通常,我们判断人物的外部形象表现是否构成肖像,应结合其表现的形式和表现的部位来看待。

首先,必须人物形象必须具有肖像特征。一是其表现形式即通过摄影反映出特定公民的图像;二是肖像还必须反映出特定公民的姿态、容貌、表情等主要特征;三是肖像必须真实可辩、熟知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肖像。

其次,必须是特定的公民肖像的事实。公民肖像在图片中,应占整个图像中被凸显的主体地位,被作为特定对象来表现,而不是作为陪衬体;同时目的也不是通过肖像使用(手段),来达到目的。

(二)肖像具有物的属性。

肖像被艺术地再现,应是具体地、独立地被固定在某一特定的物质载体上(如相纸、电视屏幕、报刊杂志等),它是来源于肖像权人又独立于肖像权人的客观视觉形象,能够为人所支配、控制和处分,并具有一定的财产利益。

(三)肖像是肖像权的客体,表现了自然人特有的人格利益。

所谓的“财产利益”并非产生于自然人外貌特征本身、而是基于肖像产生的人格利益所派生的,并体现了不同的人格利益需求。对自然人的肖像权给予法律上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人格利益保护的需要。

所谓“肖像权”,是一种专属于自然人的人格权。法律意义是:自然人对自己通过造型艺术或者其它形式,在客观物质载体上的再现自己的形象(肖像)所拥有的不可侵犯的专有权。

公民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是我国法律规定保护肖像权的对象。它包含基于肖像所体现出的人格利益上之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

三、人格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人格权是人生来便享有的权利,人格权是广义的概念,其包含很多种权利,比如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等,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一定要懂得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隐私等权利。法人的人格权包括名称、名誉、荣誉、信用等权利。

(一)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权禁止非法剥夺自然人的生命、禁止侵害自然人的身体健康。

(二)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变更自己的姓名。自然人的笔名、艺名等,与姓名受同等保护。法人享有名称权,有权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

(三)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保护自己的肖像不受歪曲、侮辱。

(四)自然人、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自然人、法人的名誉。

(五)自然人、法人享有信用权。禁止用诋毁等方式侵害自然人、法人的信用。

(六)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隐私权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侵犯肖像权、隐私权怎么判刑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疑惑有所帮助。综上所述,现在没有侵犯肖像权罪和侵犯隐私罪,承担的主要是民事法律责任。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的,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