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个人隐私如何被泄漏

2022-01-17 09: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这个时代网络发展之快,每天信息更迭,有时候都会分辨不清信息的真假。更有甚者,可以通过网络来翻出他人曾经的历史或者个人隐私等。有些人就会疑惑了,个人隐私这种东西不是特别重要的东西,怎么会被他人知晓。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个人隐私如何被泄露?
个人隐私如何被泄漏

  一、个人隐私如何被泄漏

  日常生活中汇总会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有些企业在未经民事主体的同意,私自泄露。等等都有可能泄漏个人隐私。

  二、个人隐私

  (一)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二)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三)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四)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五)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六)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七)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八)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九)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十)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三、被侵权的救济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认定行为人承担侵害除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外的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应当考虑行为人和受害人的职业、影响范围、过错程度,以及行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

  这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的个人隐私如何被泄漏的内容。如今许多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购物、办理证件、娱乐等等。在这当中,一不留神就会将自己的隐私泄漏出去,被有心的人利用。因此需要提高警惕,切勿大意。若您对于这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向找法网律师进行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