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怎么认定文学作品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

2021-04-01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文学创作中,著作人为了完成一部文学作品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以及时间。但有些作者为了谋利,会在其著作中做出一些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违法行为。在民法典的规定中,怎么认定文学作品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什么是作品侵害名誉权?作品侵害名誉权情形有哪些?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进行的介绍吧。
怎么认定文学作品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

一、怎么认定文学作品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

《民法典》第1027条规定,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由此可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为描述对象的文学、艺术作品,由于描述对象确定,其在作品的内容中如果包含侮辱、等内容,对被描的对象名誉权有损害的,则构成侵害名誉权,受害人可以请求作者承担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例如,贾某在以马某为原型的人物传记中对马某使用辱性词汇,造成其社会评价降低,应当认定贾某侵害了马某的名权。

但那些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的文学、艺术作品,此类作品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对特定人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障创作自由,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例如,某书描写的人物以现实人物为模版,经过加工,使读者不能将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人物与现实人物相联系,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二、什么是作品侵害名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七条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三、作品侵害名誉权情形有哪些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当事人以转载者侵害其名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当受理。

(一)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有审查义务而未履行该义务造成转载作品侵害他人名誉的,可以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行为;

(二)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在作品已被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或被告知明显属于侵害他人名誉权后,仍然予以转载,属于侵害名誉权行为。

1、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转载作品构成侵害名誉权以疏于审查义务或者故意转载侵权作品为条件。

2、转载传播者在以下情形时构成侵害名誉权:

(1)恶意对已发表的侵权报道加以转载传播的;

(2)被转载的文章中有明显的侮辱性语言或者其他虚假内容,但转载者为了迎合某些读者不正常的心理或者为了取得其他方面的效应,予以转载的。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得到的关于怎么认定文学作品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相关法律问题的内容。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的文学、艺术作品,此类作品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对特定人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行为人不承担责任。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前往找法网在线法律平台进行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