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房产婚后一起还债是否视为共同财产

更新时间:2020-12-25 17:00
律师解答

婚前房产婚后一起还债的属于夫妻共有财产。房产由一方付首付款,婚后共同还贷的,房屋的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如果夫妻感情不和,要求离婚的,对于婚前房产婚后共同还贷的夫妻共同财产部分,由不动产登记产权的一方,向另一方进行补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中的第十条的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视频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婚前房产,婚后属于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有
婚前财产婚后没有约定为共同财产的,是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
结婚前财产房货未付清,是不是共同财产
对于夫妻一方婚前购买的房屋,即使婚后夫妻共同还贷的,离婚时房屋归属于购买房屋的一方,另一方只能得到一定的补偿。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婚前一方财产婚后共同翻盖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要看双方怎么约定的,比如房产婚前购买,登记在一方名下,婚后共同还贷部分,这属于共同部分
婚前存款婚后产生收益,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婚前个人存款,为个人财产,婚内收入的利息等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
婚前购房,婚前一起还贷,属于婚前财产么
婚前购房,房子只登记在一方名下,若今后出现离婚现象,就婚前买的房子属于贷款买房和登记的一方,就一起还得贷款,登记一方应当偿还另一方共同还贷部分的本金和利息。
婚前买房婚后一起还贷款,算共同财产吗
一起还贷部分属于共有部分。
婚前买房,婚后一起还贷款,还是共同财产
你好:婚后还贷部分一人一半分割
婚前购买房子婚后一起还贷属于共同财产?
你好,婚前购买的房子是个人出资还是双方共同出资呢?不同情况就有不一样的结果。我这边了解的信息还不完整,所以我的解答也可能是片面的,仅供您参考,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咨
我希望打破父母和父亲的关系。怎样才能打破它?
父母和子女关系是一种血亲关系,血亲关系多因血缘关系而形成,血缘关系不能通过法律或其他手段人为加以解除。目前我国没有关于断绝父子关系的相关法律规定,也就是说父子关
是几代人,什么血缘关系?
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福利院的亲生父母能带回来吗?
您好,建议直接询问孩子所在福利院
怀孕和别人结婚违法吗
不违法,但处理方式需谨慎。1.协商抚养权,确保孩子得到照顾;2.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3.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如起诉要求抚养费。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未成年小女孩,生下一名女婴,是犯法吗
你好,这边咨询法律问题具体是什么,双方有没有进行调解,可以诉讼
那我妈我弟跨过我可以直接得到吗
通常,亲属间的财产转移需符合法律规定,如继承、赠与等。继承需遵循法定继承顺序,而赠与则需双方同意。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各方意愿、法律关系及潜在风险。如存在争议
云南省临沧市的两个人同姓可以结婚吗,他们有的人会说翻祖宗?
同姓氏的可以结婚。我国禁止结婚的情形只有三种重婚;或是和直系血亲、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以及未到结婚年龄结婚,和同姓结婚因不属于禁止结婚的类型,所以双方当事人
主讲律师
宗华
宗华
广东
擅长:合同纠纷、公司企业、证券投资
83
已帮助
601
视频数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