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中对赔偿只做出了“其标准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合并计算,标准为七级伤残36个月,八级伤残26个月,九级伤残16个月,十级伤残10个月。 ”请问:还有没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因为我看有些《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2011年1月1日版,里面就是分开的。这项是要另外算吗?

2018-11-04 18:07:4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工伤保险的参保范围及申报: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带以下材料到其营业执照注册所在地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1、《社会保险登记证》及复印件;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3、《法人代码证书》及复印件;
    4、
    进行工伤职工登记的用人单位,应另行出具:
    (1)《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
    (2)《工伤证》;
    (3)《北京市工伤保险参保人员增、减情况表》;
    (4)工伤认定结论;
    (5)《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或确认结论》;
    (6)《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确认申请表》。
    二、办理参保手续:
    1、
    区、县社保经办机构与用人单位签定《北京市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协议书》。
    2、用人单位填报《北京市工伤保险参保单位登记表》、《北京市工伤保险基数核定表》和本单位上一年职工工资总额的证明等材料,并由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
    3、新参加工伤保险的参保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中无明确
    经营项目的,区、县社保经办机构应按照《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和浮动档次表》中的第二类行业的“行业基准费率”,确定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费率。
    4、用人单位如有工伤职工应携带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的相关证明材料,并填写《北京市工伤职工登记表》。

  • 1、为了保障职工生命健康权,在职工发生工伤后不因医疗费问题而导致无法及时就医治疗,《社会保险法》规定了两种先行支付的情形:
    (1)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2)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
    2、为了维护公民的社会保险合法权益,规范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6月29日发布了《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详细的规定了申请流程、先行支付条件、支付项目和范围等;
  • 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工伤职工停止工作,治疗工伤期间,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休养期间,称为停工留薪期,按遭受事故伤害前正常上班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应当凭职工就诊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或者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机构出具的休养证明,由用人单位按所在省市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确定。
    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的,以及有争议的,需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的“原工资”,《工伤保险条例》未定义,各地规定大致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
    1、指加班费之外的工资;
    2、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
    3、受伤前12个月加班费之外的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工资的,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权。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