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律师您好,家里的货车前两天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将路上一老人家撞死,69岁,当时车主不车上,但事故发生后车主和司机都逃走,现在司机和被扣押,但车主一直都还没被抓到,请问车主现在去自首应负什么责任,是否会承担刑事责任?司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谢谢!

2018-11-15 06:08:1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认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必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把握,如下:  首先,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  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有恶性。
    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所谓的“逃逸”时不能成立的,如果对于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以逃逸论处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典型的客观归责,无论从刑事立法基本原则还是从司法公正角度出发都是不适宜的。
    当然,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对于其中所有的细节都有着具体的明知,只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对于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其次,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
      一般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并不逃避抢救义务但尽可能地逃避肇事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单一动机的情况,前者如甲驾车将被害人撞成重伤后,将被害人尽快送到医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
    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为具备了逃逸。
  • 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以上八种行为可以作为开车撞死人逃逸的认定行为,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追求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 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情况

    一是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主观上也就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

    ;二是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的。但是如果是执行完任务后又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就应该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法定任务已经履行完毕,其肇事后离开没有法律依据。

    三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原因是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其逃逸情节也就无从谈起。

    四是当事人在正要离开现场时被抓住的,不应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没有离开现场。

    五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的规定,共犯也可以认定有逃逸情节。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