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17年1月17日开车去一个小区,误进入工地后发现路通,就原路返回,突然工地门口出现一个老者,乱吼到什么,并用手指挥好像示意不然出去。(在期间我打开车窗答应到我是从这里进来的,后面没有路,走不了。肯定要从这里出去)他见我慢慢前行,越来越激动。我就在趁他不注意往左打方向开走了。又来到小区正门口。(期间交警通过查询到我父亲的电话,打电话联系过我父亲,但是我父亲过年后前几天才告诉我,前几天我得到我父亲通知,说有交警通知我们的车去交警队处理事故,说撞人了。昨天就前去交警队问清情况。交警说当时那个老者报警了说我撞到他,我们也联系到了哪位老者,并去看望了他,了解到他情况拍X光说是腿部肌肉拉伤)(并且他没有到医院治疗,他提出私了。说要8万。)本人当时开的是越野车,并且车主是我本人。电话是留的我父亲的!当时工地没有摄像头,但对方一口咬定我撞到他。而且对方说有证人看到。交警也说对方证据对我不利。最后我想咨询一下通过法律途径应付(对方的人证是他老板)

2018-11-26 22:24:2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您好,交通事故首先由交警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承担,你们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以对方和交强险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依法向法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先由对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给予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双方当事人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有先行垫付的义务。
    你们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受害方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以肇事方和交强险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依法向法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先由肇事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给予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双方当事人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后续治疗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注意: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 交警处理交通事故一般按如下:

      
    (一)接122指令,值班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处理

      
    1、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尽快恢复交通。

      
    2、属于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立即向上级交通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报告。

      
    3、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完毕后,勘察员、绘图员应签名或盖章。当事人在现场的应当签名或盖章,不在现场或无能力签字的,应由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无见证人或当事人拒绝签字的,应当记录在案。

      
    4、交通事故当事人逃离或驶离现场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布置追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地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发生协查通报。

      
    5、因检验鉴定需要暂扣交通事故嫌疑车辆、车辆牌证和驾驶证的期限为20日;需要延期的,经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20日。

      
    6、询(讯)问当事人、证人和有关人员。

      
    7、采集、提取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

      
    8、对不预付或无力预付抢救治疗费的,公安机关可以暂扣交通事故责任者的车辆,暂扣车辆期限可以至损害赔偿调节终结。

      
    9、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因伤致残的,在治疗终结15日内,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伤残评定。公安机关在接到伤残评定申请书后,30日内评定伤残等级。当事人对评定不服的,可以在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评定,上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请书后30内作出重新评定的决定。

      
    10、公安机关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死者尸体,经检验鉴定后,向死者亲属送交《尸体处理通知书》,逾期不办理丧葬事宜的,经上级负责人批准,由主管公安机关派员强制处理尸体。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 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