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生产、销售假药什么情况下会构成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什么?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区别是什么?

刑事辩护
2018-07-17 18:41:3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为,在销售金额或者查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时候,可能涉嫌构成犯罪。如果达不到刑法设定的数额标准,则不构成本罪。对于经济犯罪而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定的数额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查处额在15万元以上的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市场管理制度和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犯罪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体现为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查处额在15万元以上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是从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属于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本罪。  
    4、犯罪主观方面  只能是故意,行为人是否具有牟利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 生产销售假药罪在刑法中的规定:
    [相关法律]
    《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
    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 什么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