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一个朋友在外地的看守所里待了有十几天了?说是非法搞传销;不让见?他的案子算大案还是小案?被关在看守所里的是不是都要判刑?没有放出来的可能?有没有小案件在看守所里关一两个月就放出来的?进看守所是不是都要判?

刑事辩护
2018-12-16 09:55:32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1、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2、人民检察院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为十日,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至于判刑的问题要看是处于传销中的什么位置,做了什么事。
    一般的传销者是不会被判的,最多会治安处罚。
    但是是组织者,领导者造成恶劣影响的会被判刑。
  • 您好!进了看守所,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对于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7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也就是说刑事拘留的时间最长是37天。一般情况下,被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特殊情况有特殊的规定)。第二个阶段是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也就是说审查起诉阶段最长一个半月。第三个阶段就是审判阶段,也就是到法院了,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受理公诉案件后至迟不超过1个半月宣判(特殊情况有特殊的规定)。三个阶段加起来,最长是
    6、7个月。谢谢阅读!
  • 对于刑事拘留,有权决定采用拘留的机关一般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对于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以及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犯罪嫌疑人也有权决定拘留,法院拥有司法拘留的决定权,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 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除以上情形之外,在法院庭审过程中冲击法庭的,或者有其他妨碍诉讼进行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法院可以决定对其予以1000元以下的处罚,或者处以15日以下的拘留,不论何种拘留,均由公安机关执行不管是公安机关决定的拘留,人民检察院决定的拘留,还是人民法院决定的司法拘留都一律由公安机关执行。
  • 是不是传销,应当按照其具体的经营运作模式进行判定。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传销可以简单的归纳为:
      
    1、需要交入门费。
      
    2、需要发展下线。需要不断的找合作者,并打着组建团队的幌子以倍增收入的模式诱导别人。
      
    3、根据下面人头数量和这些人的经营业绩来决定你有多大的回报。
      
    4、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下线给上线1元钱,上线说传授下线赚50块钱的办法。结果等下线给了上线1元钱时,上线就告诉下线再找同样的十个笨蛋做下线的下线就好了。
      国务院
      《禁止传销条例
      第七条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