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老婆借了7000元给她以前的同学,写了欠条,大概内容是:他借钱7000元,30内还清,否则每日加收千分之二费用,若要采取法律法径追讨欠款,一切费用由借方承担.双方都有签名,并按指印.

但,现在对方都失业了,根本没可能还到,所以前两个星期上门找人要钱,当时对方爸爸担下欠款,说到期前还清,但无写下字条.但现在已经到期了,打电话去根本接都不接.接了也是叫我们晚上11点去收,神经病的.

现在我想问下,如果真的采取法律途径,会胜诉吗?费用会由对方承担吗?但对方根本没钱,能跟他爸爸要吗?

请求最恰当的追讨欠款的途径.

2018-12-26 12:54:44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民间借贷欠条正确的写法和格式是怎样的?一,借钱是写借条,不是写欠条。二,欠条的写法,今欠到某某某货款叁万伍仟元整,某年某月某日前还清,欠款人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注意,欠条要写欠款事由,也就是欠什么钱,一般没有利息。
    三,借条写法,今借到某某某现金叁万伍仟元整,月利率百分之贰,每满三个月付一次利息,某年某月某日本金和利息全部还清。借款人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注意,借条不要写事由,一般写借现金或人民币,一般要约定利率。

  • 1、债权人自行向债务人催讨债务,如果债务人自愿提前偿还的,当然可以。

    2、如果是通过法院诉讼来处理的,则因债务偿还期限尚未期满,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提前偿还债务的请求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但是,如存在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偿还的情形的,则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在约定的还款日期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
    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工伤死亡赔偿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不存在打欠条的说法,如果是单位和员工家属协商一致,以欠条的方式约定以后偿还,只要双方同意是可以的。最后按照债务关系进行索取赔偿。
    若是一般工伤,且工伤赔偿应该由用人单位承担的话,则可以按照相关的格式打欠条。
  • 通过诉讼追讨欠款有哪些办法:  
    (一)收集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规定,你在起诉或应诉时应向法院提交必要的证据,否则你的主张有可能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将承担败诉的后果。以下是你应向法院提供的主要证据:  
    1、提供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借据、欠条或借贷合同等书面证据。没有书证的,应提供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时间、地点、金额,并提供无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或证据线索。  
    2、有担保人的,应提供担保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址;担保人是法人的,应提供法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及其住址。有担保协议的应提供书面担保协议或担保条款。  
    3、有抵押物的,应提供抵押物的名称、数量、价款数额、存放地点和保管人的姓名等证明材料。  
    4、提供债务人逾期不履行、不完全履行义务的证明材料和在诉讼时效期间主张权利的证明材料。  
    5、关于共同被告的相应证据,如列夫其另一方为共同被告,应提交婚姻关系证明;股东出资不到位、抽逃出资、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的相应证据。  
    (二)确定被告  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您是否起诉了夫妻双方。  债务人是公司的,股东是否出资不实、虚假出资、过桥出资、抽逃出资,股东有无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给债权人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应追加股东为被告。  目的在于扩大偿还主体,增加偿还系数。  
    (三)选择管辖法院  债务案件一般由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审理,也可以是被告经常居住地(连续居住一年以上)所在地法院。由于合同产生的债务,也可以在合同履行地法院立案律师指导下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法院,以利于判决的执行。多个被告的,择其一被告选择对己方有利的法院。  
    (四)写起诉状  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要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公正裁判的书面诉讼请求。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起诉状是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案件的依据。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