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甲父亲在甲母亲去世后,于1991年再婚,2001年,再婚妻子去世。甲父亲居住的房屋是1998年其所在单位房改时购得的房改房,房屋所有权人是甲父亲。甲父亲的再婚妻子的子女要求继承该房屋。请问:该要求是否合法?

2018-07-19 16:16:2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法定继承应提交:   
    1、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及其复印件;   
    2、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及其复印件;其他代理人需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3、被继承房产的产权证明;   
    4、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   
    5、法定继承人已死亡,需提交死亡证明及亲属关系证明;   
    6、 被继承人的婚姻、父母、子女情况证明及有关亲属关系证明;   
    7、 公证人员认为应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
  • 房产继承是指按照《继承法》的规定,把被继承人所遗的房产转归继承人的行为。继承是一种法律制度,继承关系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一是,继承应当在被继承人(在房产继承中就是遗留下房产的人)死亡后才能发生。
    这是继承的首要条件;二是,继承遗产的人应当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能作为继承人的继承人。这是继承的第二个条件;三是,遗产应当是被继承人生前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
    这是继承的第三个条件。  《继承法》将继承人分成两个继承顺序: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及虽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全部放弃或丧失继承权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在我国,继承的种类通常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法定继承是指,直接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财产分配原则进行的一种继承,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遗嘱人生前所立的遗嘱确立遗产的继承人及遗产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继承人都必须是法律规定的继承人,不能为其他的个人或者集体。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 《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十三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第二十六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根据以上条款的规定,母亲去世后,其子女就有权要求继承其遗产,其遗产应当为被继承人婚姻关系存续前的共同财产的一半和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的全部。因此,你们可以要求继承属于法律规定有继承人继承的财产。
    但是并不存在冻结被继承人遗产这一种说法,《继承法》规定,第八条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如果你父亲在财产的问题上侵犯了你们继承的权利的,你们应当在法定的时间内提起诉讼,否则就过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就丧失了胜诉权。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