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父亲因年轻时赌博欠债,现在已经将父亲起诉,法院已将名下房屋查封,请问这些因为赌博欠下的债用还吗? 法院将房屋查封会进行拍卖吗?

拍卖
2019-01-04 09:02:51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1 注意诉讼时效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对于债务纠纷而言,一般的诉讼时效是2年,从应当还款之日起算。
    2调查债务人的偿还能力。
    “执行难”已经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很多时候,债权人胜诉了,拿着一纸胜诉判决却无法执行,反倒使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即使知道胜诉了无法执行,也应当及时起诉,原因后面会说)。
    针对这种情况,《民事诉讼法》设计了财产保全制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这种尴尬。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3调查债务人的欠债情况。
    对于债务人是企业法人的,如果发现债务人还欠有其他债务,很有可能资不抵债,就应当尽快委托律师起诉。
    因为当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时,先“下手”(起诉)的债权人往往有可能在其它债权人之前获得较多的清偿。
  • 第一,收到律师函。因为投资者可能会集体找律师,在向法院提出诉讼前由代理律师向你进行追偿。
    第二,如果你收到律师函,还是无动于衷就有可能面临民事诉讼(官司)。
    诉讼前,如果投资人申请财产保全(投资人有权力让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自己财产遭受损失),你的财产就有可能被查封,冻结,扣押等。
    也就是说有可能你银行里的钱不能拿出来用。需要等到审判结束后才能解除这项措施。
    因为P2P借贷会签订借款合同,你不还钱,法院会根据合同进行审判,到时候你还是不还钱,法院就会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让你还钱。
    比如冻结你的银行存款,拍卖你抵押给借贷平台的财产,限制你出国,在征信系统记录你不还钱的违约信息,甚至通过媒体公布你不履行还钱义务的信息等等。
    三、如果你是信用借款,不还钱,法院就会将你的信息上传到“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栏目。
    到时候你想再向别的平台或者银行借钱就会非常非常难。还有你的高额消费会被限制,信用卡申请会被银行拒绝,不能买机票或者乘坐高铁动车等。
    四、如果是有抵押的借款,就会出现前面讲的投资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你的东西会被拍卖掉。
    如果你转移财产,导致法院没办法强制执行判决的,法院就有可能对你进行悬赏执行。也就是说法院有可能出悬赏令,通过群众的力量找到你转移匿藏的抵押物。
  • 赌债不受法律保护,如果诉讼解决的话,有证据证明是赌博输给对方的债务,法院肯定判决债务无效。(但是如果是向第三人借款后用于赌博,这个债务是有效的。请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  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作为赌博本身就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我国《民法通则》所规定之债乃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而产生。①依法律规定自不言说,然依据合同约定,此合同亦必须依法成立方可受到法律保护。然而赌博乃违法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因而其为无效法律行为,自始即没有法律拘束力。自始就没有产生债权,那么又何来债务。  所以,赌债是一种非法债务。其非法性在于对于赌债的产生并不是依据法律而产生的。我们之前所论述的债是指依法成立的以债权和债务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对于非法所成立的债,首先其不能称之为法律上的债;其次,它自然也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严格来讲,赌债不是债务,它是不法原因造成的另一方当事人的给付负担而已!此种负担的给付不受法律强制力的控制。
  • 合同纠纷而起诉:
    一、有约定合法管辖地的,按约定向人民法院起诉。没有约定的,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提起民事诉讼时需准备:民事起诉状,对方身份证复印件(企业则为营业执照),证据清单和证据材料。
    二、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立案,符合受理条件的,会让原告缴纳诉讼费用。对于不予受理的,会作出裁定书;若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受理立案后,会安排时间开庭审理。
    适用普通程序的,人民法院会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的,经批准可以延长,并会出具延期审理通知书。
    人民法院在审理结束的,会依法判决并出具民事判决书;判决书中会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
    当事人若对判决不服的,可在收到判决书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