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兄弟以故意杀人罪一审被判死刑,事情起因:兄弟应女朋友的姐姐邀请到饭店吃饭,兄弟没到之前,女朋友的姐姐算是相识,受害人对女友姐姐动手动脚,并被受害人摸其臀部。女友姐姐非常反感,这时兄弟到饭店,女友姐姐将事情对兄弟说了,兄弟听了非常生气想教训一下受害人,但被女友姐姐劝阻,吃饭期间受害人又到包间内对女友姐姐动手动脚,言语侮辱,兄弟对其及其反感,到外面找到一根木棒,放在门口处,想等会教训受害人,受害人吃完饭出去后,兄弟在后面用木棍打其肩部,耳部,脑部一共三下,受害人1.2天后在医院死亡,受害人是鄂温克族,兄弟是汉族,为什么一审判的这么重,定性是不是有问题,法律面前时不是平等么,少数民族犯罪往往都是轻判,兄弟已经上诉,二审已经开完庭,维持原判的面较大,国家不是提倡少杀、慎杀。为什么兄弟的案件量刑较重,兄弟确实有罪但罪不至死啊,矛盾是被害人挑起的,兄弟和被害人素不相识,只是想教训一下他,是失手把他打死得,主观上没有想杀死他的故意,怎么就给定性成故意杀人了。二审要是维持原判是不是就没有上诉的机会了,就等着执行死刑了。

2019-01-09 06:22:34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判决,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立即执行判决,并不得上诉。如果被告人及其亲属认为案件确有错误,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申诉不影响判决的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 1、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这就是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简称死缓,是死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死缓不是一个刑种,而是一个运用死刑的刑罚制度。死缓没有适用的独立性,所以刑罚体系中没有规定死缓。死缓只有在对罪犯判处死刑的前提下,才有适用的可能性,可见死刑是死缓的前提条件。凡是可以判处死刑的罪犯一般都可以适用死缓;没有规定死刑的犯罪,都不能适用死缓。死缓作为一种刑罚制度没有确定的结果,只有导致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经过2年以后,或者改判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执行死刑。  
    2、死缓的适用条件。根据刑法第48条规定,适用死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罪该处死。这是适用死缓的前提条件,它表明适用死缓的对象和适用死刑的对象均是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如果罪行不应当判处死刑,就不存在适用死缓的问题。  其二,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这是区分死刑缓期执行与死刑立即执行的原则界限,是适用死缓的本质条件。法律对这一条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主要靠审判机关判断。  
    3、死缓的执行场所。死缓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根据监狱法第2条的规定,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4、死缓期满后的处理。对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死缓期满后,根据刑法第50条的规定,有三种处理办法:  第一,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第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5、死缓期间的计算。根据刑法第51条规定,死刑缓期执行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法发[2002]13号第十条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
    (一)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二)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三)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不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