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律师您好,我是房主/出租人,四年前与承租人签了为期六年租房协议,协议约定未经同意不得转租。今年八月,我发现出租人已转租,也拿到他与第三方转租协议的复印件。我与承租人电话联系,要求承租人按合同约定支付六倍月租的违约金并终止合同,承租人不同意。接下来我通过微信和短信方式告知她因为她违约,我按合同约定有权单方面解除租房协议。对方未有任何回复。半个月后第三方联系我,说要提前退租但因无法联系到承租人,只能通过物业联系到我。我去拿回钥匙并更换了门锁。期间承租人手机一直无法联系,时隔一个月后我终于联系到了承租人,电话中就承租人前来移除他添置的家具电器一事未达成协议,其还声称要开锁搬回去住。请问律师,1,承租方违约,我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如何才能算是解除合同了呢?一个月多月前书面通知了,现在就算解除了吗?还是双方必须签字解除?2,在我和第三方都没有办法联系不到承租人的情况下,我收回房子,并更换门锁合法吗?

2019-01-10 20:15:13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如果没有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条件出现,在未经承租方同意出租方单方面解除合同,属出租方违约。
    如租房合同有约定提前解除合同的告知时间等特定条款,依约履行。
    提前告知时间条款一般常用于对租期到期续租或不租的。
    如仅需提前多少天告知对方想解除合同不作为提出方违约,这样的合同约束力太小,违约方的违约风险相应太小,对守约方不公平,守约方容易遭受损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条件,包括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异常事件等。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主要债务即次要债务的对称,是指根据合同的约定,当事人应当承担债务的大部分或者对债权人权利有重要或根本性影响的部分。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同期限内仍未履行的。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无正当理由,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届满,仍未履行合同债务;或对于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债务人在债权人提出履行的催告后仍未履行的。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如果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或者其他合同条款对当事人权利义务至关重要,一方有违约行为将严重影响到当事人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时,当事人可以不经过催告程序而直接单方解除合同。比如季节性、时效性强的标的物迟延交货,则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单方解除合同。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关于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合同法》规定了继续履行、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执行定金罚则等形式。对于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方式,考虑到劳动合同的特殊性,结合国外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方式的规定,主要应以继续履行,赔偿损失为主,以禁令、申明等防范、补救措施方式为辅,违约金和定金方式不宜适用于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场合。
    继续履行又称实际履行或特定履行,是指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相对方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债务的责任方式。尤其在单位违约时应首选以继续履行的责任方式来承担劳动合同违约责任,这对于竞争日趋激烈、业相对困难的形势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应当注意的是,继续履行仅发生在用人单位违约的情形。劳动者违约,用人单位一般不能援引实际履行制度。这是因为劳动合同有人身依附性,如果强制劳动者履行劳务,无异于对债务人人身施以强制,侵犯人身自由,与现代社会以人格尊重、人身自由受保护的基本价值相违背。
  • 合同解除虽然也是基于违约事实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但它不属于违约责任方式,而属于合同违约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也不表现为违约责任,而是一种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不当得利返还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合同法第97条对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规定得十分明确,即“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合同解除后的一项法律后果,但这种法律后果不表现为违约责任,更不表现为违约金,因为该赔偿责任的适用有两个原则:  一是实行过错原则,无过错不产生赔偿责任;而违约责任实行无过错原则,只要有违约事实的存在,不能主观上有无过错,都要承担违约责任。
      二是损失实际发生原则,即赔偿的损失必须是实际发生的损失。解除合同一方不能主张违约金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解除合同具有溯及力,合同解除后合同自始不存在,而违约金条款是原合同之一部分,不具有独立性,该约定也归于消灭,解除权人当然不得依照原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主张违约金,只能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解除适用违约金条款的,从其约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