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和别人的一起合同纠纷经过仲裁后,我觉得裁决极为不公平,请问如果要申请撤销裁决,是向仲裁机构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申请吗?

仲裁
2018-07-21 16:11:2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可撤销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允许合同当事人撤销该合同,使已成立生效的合同溯及既往地归于无效的合同。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都属于相对无效合同,它们在合同效力方面的欠缺要件往往只涉及合同当事人及合同有关人员的利益,一般不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合同有效要件欠缺的性质不同。可撤销的合同一般只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或严重违反公平原则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而效力待定合同欠缺的是合同当事人主体能力方面的合同有效要件,如无行为能力,无代理权、无处分权等。  
    2、效力状态不同。效力待定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既非无效,也非有效。其有效还是无效取决于第三人或善意合同相对人的是否追认或撤销。而可撤销合同在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并经法定机关确认无效之前,仍是有效合同;但当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并经法定机关确认无效后,为自始无效合同。  
    3、有权主张并影响效力变化的当事人不同。效力待定合同可由法定的第三人追认或拒绝追认,或由合同的善意相对人撤销,此追认或撤销直接向合同当事人进行,无须向法院或仲裁机关请求;而可撤销合同只能由受损害的合同方向法院或仲裁机关请求撤销,不能直接向合同另一方当事人要求。  
    4、受时间限制不同。效力待定合同,第三人应在法律规定的催告追认期间内(我国《合同法》规定为1个月)作出追认或拒绝追认的意思表示;而可撤销合同,当事人须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该权利消灭。
  • 仲裁裁决作出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而且一裁终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裁决都是不可改变的。为了保证裁决的合法性,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我国《仲裁法》第50条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一、没有仲裁协议的。没有仲裁协议包括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或者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两种情况。仲裁协议是当事人双方自愿接受仲裁管辖的证据,也是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纠纷,行使仲裁管辖权的依据。如果当事人没有签订仲裁协议,他们就不能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也不能受理。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因为仲裁协议不存在对有关仲裁机构的管辖权和由此作出的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辩。确定当事人双方之间是否订有仲裁协议,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审查。一是审查当事人是否订有仲裁条款,仲裁条款是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事人往往通过这一条款明确仲裁的意思表示和仲裁事项,选定仲裁机构。其二是审查双方当事人是否订有仲裁协议。它是在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当事人双方同意提交仲裁解决而订立的协议。三是查阅其他有关的书面文件。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因为当事人双方订有仲裁协议,仲裁机构取得了处理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管辖权。仲裁机构也必须依据和围绕仲裁协议的范围、内容作出裁决。超越仲裁协议范围的事项,仲裁机构没有管辖权,其作出的仲裁裁决当然无效。所以,如果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所约定的争议事项范围,另一方当事人就可以对仲裁庭的管辖权提出异议,拒绝参加仲裁。在仲裁裁决作出后,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另一方面,仲裁机构必须在职责权限内裁决争议,职权范围以外的裁决是无权裁决。如果裁决了,当事人也可以申请撤销。
  •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