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在河北的某个企业巩固走了近15年,今年3月5日接到家里人员信息,回家,假期是从5日请到10 ,以倒休的名义请的假(公司规定平时的加班可以倒休,但上一年的加班在下一年的的3月底不休,就作废),到10号以后,因家里的事情没有处理完毕,期间只是电话沟通请假,管理的副总盒人事都同意,但是车间主任不允许倒休,以没有提供休息的证据为由,不给办理请假手续。直到28号,接到矿工开除的信息,后经过交涉,可以自动离职,不扣工钱,请问我该怎么做,才能维护我的利益,而且闹到这种地步,我也不想在这个企业做下去了,我该怎么办

2019-01-17 11:07:24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权,公司不允许请假是违法的,侵犯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规定是可以请事假的,但是要扣掉相应的工资。
    公司不让请假的做法是违法的,如果公司因此让你离职,你可向单位工会求助协调解决或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 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也就是所说的快辞工。并可以要求结清剩余的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办理离职手续等。  其余情况下,劳动者主动离职是没有补偿金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处理自动离职的情况涉及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自动离职”仅仅是一种暂时离岗的状态,并非已解除劳动合同。最终怎么走下去,得看劳资双方的意思表示。但员工如果一直没有表示,那企业怎么办?
    1、当员工不辞而别后,先向其事先确认的送达地址邮寄送达一份《催告函》,催告其返回公司正常上班,告知其如有特殊情况,需履行请假手续并提交相应的证据,并告知逾期不返的后果。这是基于管理职责所做的一个动作,一个员工没来上班,企业作为管理一方,对此不闻不问不好吧?
    2、《催告函》发出超过指定期限员工仍未返回的,再依据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缺勤达到一定天数解除劳动合同)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有建立工会的企业,解除前记得通知工会。
    3、向员工邮寄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在特快专递详情单上注明所寄文件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以上操作,这样既尽到了用人单位的管理职责,也履行了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程序,避免了劳动关系处于不确定状态或违法解雇的法律风险。
  • 劳动法规中没有因请假而开除的规定,劳动者请事假,没有特殊情况的,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批准,批准的无论多久都不能因此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请病假,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解除合同,还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