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本人IT软件行业,在以前那个公司工作了一年半都没有签订合同(期间叫其他同事签过合同,但因合同内容异议都没有签),现在来离开公司了,公司拒绝退还押金及不给10来天的工资(三个月后给,到时间了不给,只有押金凭证,押金凭证是当时的会计签字的)。理由:1.自己出来透露了客户信息及行业价格(此价格只知道零售价格且没有签订保密协议及其他协议),2.抢了以前的老客户,(此为老客户找自己,自己也发短信通知过老客户我在另一个公司了)3.走后没有打招呼(一个月前都交了辞职报告,并且公司都收下了) 请各位业内人士帮我分析一下,劳动仲裁为判我赢吗?

仲裁
2019-01-17 11:35:09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工伤后辞职单位需要赔偿么?
    首先,根据工伤劳动者伤残的不同程度,《工伤保险条例》第
    36、37条分别作了如下规定:
    1.
    五、六级工伤:“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2.七至十级工伤:“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从以上的条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工伤劳动者达到一定的伤残等级的,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即主动辞职),但用人单位则无此权利,否则属于非法解雇;二是工伤劳动者辞职要求赔偿的,有权要求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只是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支付的主体有些许差别而已。
  • 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只要纠纷发生在劳动关系存在的时期都是可以的。但是劳动仲裁的追溯期只有一年的时间。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辞职后被公司扣留档案,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原单位不予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是属于辞职纠纷的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辞职后被公司扣留档案,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按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当事人可就以下争议提请劳动仲裁: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在辞职中和原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原单位不予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是属于辞职纠纷的劳动争议,您可以向原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解除劳动关系的仲裁申请,在劳动争议仲裁裁定您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要求原单位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如果单位拒绝办理您可以向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科投诉要求处理。
  •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辞职)分三种情况: 一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个人原因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不用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 二是,依据第劳动合同法三十八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合法),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批准,可立马走人。
    而且,用人单位还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三是,劳动者没有任何依据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辞而别),用人单位不但不给经济补偿金,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的规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单位可以用扣工资的方法作为赔偿。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