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涉嫌故意伤害罪,7月11日?警察带人去做了笔录,拿走了一把铁锹,但铁锹不是凶器,90%有人证。今天又让去人,去了以后就被送去看守所了,警察说有人证,但没说是谁。有物证。构成轻伤害。检察院正在核实。其余的警察什么都没说。这种情况能确定判刑了吗,怎么做才能让人出来?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无罪或减轻刑罚?有证据能证明人证无效呢

刑事辩护
2019-01-22 11:13:5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如是构成轻伤以上,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会见当事人,了解案情提供法律帮助,办理取保候审;阅读案卷,调取有利证据,查清案情,尽最大努力争取最低刑期或缓刑,以免错过最佳时机,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被害人伤情法医鉴定结果是轻伤一级,嫌疑人构成故意伤害罪,《刑法》规定的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各省高级法院有具体量刑细则。
    参考: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
    三、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17.对于被害人有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被害人对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善良风俗的背离程度,以及促使被告人实施加害行为的关联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被害人具有明显过错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被害人具有一般过错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19.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但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应从严掌握。
    (1)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积极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一般不超过三年;
    (3)积极赔偿被害人大部分经济损失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一般不超过二年;
    (4)赔偿被害人少部分经济损失,虽没有取得谅解,但已穷尽赔偿手段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十五种常见犯罪的量刑
    (二)故意伤害罪
    1.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在六个月拘役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 致使被害人受伤,经鉴定达到轻伤(分一级、二级)以上的,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量刑。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刑事和解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和被害者就赔偿问题达到协议,取得受害者谅解的,司法机关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二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七十七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八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第二百七十九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 由纠纷引起的被打造成的轻伤,犯罪嫌疑人就是涉嫌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轻伤案件,案情简单的受害人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自诉。对案情复杂的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公安机关可立案进行侦查。
    查清事实后公安机关应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达成调解意向的,公安机关应撤销该案,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双方调解不成功的,公安机关应将犯罪嫌疑人拘留并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寻衅滋事案件一律不予调解应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