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被人匿名微信经常诽谤侮辱,但是又不知道对方是谁,该怎么办?

名誉毁谤
2019-02-11 20:54:52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稳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而根据我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四:一是要有特定的受侵犯人,二是有侵权行为的存在,三是需要有损害事实,且这种损害事实与侵权行为间存在有因果关系,四是侵权人有过错。
    可见,对方已经侵犯了你的名誉权。   需要提醒你的是,要注意举证问题,即证明该匿名邮件的来源。电子邮件的最大特点是每个电子信箱均对应一个唯一的注册用户,其用户名、账户名、密码均是唯一的。
    个人认为,你可以通过间接证据(如对方的名片,自我联系方式等)对该邮件的所有人进行举证。当然,由于邮件合法用户的上述资料及个人资料(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身份号码等)在“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即网络服务提供商) 处均有备案,如使用人的个人资料于ISP的备案一致,则可以确认该信箱是使用人的,在该用户的信箱密码未被他人盗用的情况下,以该信箱收发的电子邮件的作者 即为信箱的拥有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十,构成名誉侵权,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你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至于你认为公司对你的个人资料的泄露负有责任,个人认为,这是另一种法律关系。如果公司确对你个人资料的泄露负有责任,你可以依据相关规定另行要求公司承担相应责任,这并不影响本案中邮件发件人对你名誉权侵犯的构成。
      以上意见供参考。
  • 有人利用微信扫码,自导自演对他人进行诽谤侮辱,煽动群众传播他人的隐私情节严重的,是属于犯罪行为,受害者可以直接向犯罪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会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的。如果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可以直接向狯安机关控告。下面是法律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 诽谤侮辱他人属于违法,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相关处罚依据如下: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2、《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1、《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2、《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3、《侵权责任法》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