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律师您好,我想请教一下。我把我的情况大概跟您说一下吧。去年底我们去xx一个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做启动,也是认识不久,到了当地因为其自身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启动,后了解是因为借了高利贷,天天催她,那个小姑娘岁数不大,涉世不深,所以弄得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我媳妇好心眼,就没有经过我同意,直接给那个小姑娘银行卡转了1万元,让她先把那个高利贷得还上了,好开展业务。结果之后才了解到那个小姑娘外面还借了好几个,隐瞒着我们。倒是也写欠条了,约定是今年一月底左右还。最后我xxxx面有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当时她前任男友帮她借了不少钱,就是帮她背了不少债务。但是当时我们去之前,那个女孩儿就想跟那个男孩分手,在我们的劝说下,没有分手,写欠条的当天,写完了,她突然让那个男孩儿也过来签字画押。总共连借的带留下的货物大概14000元左右,还有其余应当她们负担的,暂时没写到欠条里。现在的情况是,再我们催促了好多次之后才只还了2千,并且用了一部分货物抵给我们。这也是因为她得知我想去法院起诉她,然后微信上跟我们说,5月10号之前拿一部分货物做抵押5000元,然后把剩余的钱还上,这我才没去法院起诉。但是当货物收到后,就再也不回复我们了。我估计她是认为,之前还了2000元,然后货物抵了5000元,共计7000元,然后欠条是两个人写的,另一半她就想让她前男友去还。她前男友说实话挺悲催的,为了她欠了一屁股债,结果最后还被涮了一手。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我钱是借给你的,总共连钱带货14000元,就应当由这个女孩儿还,不应当由她前男友承担。所以我想问问,这种情况我去法院怎么起诉呢?

2019-02-18 14:43:04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就属于高利贷。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

    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
    3.6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认定为高利贷的部分,债务人对属于高利贷的部分可以不还,债权人因此提起的还款请求也不受法律保护,但是本金和合理的利息是要偿还的。

    贷高利贷还不上的人可以搜集证据证明属于高利贷,超过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无效。如果私人借贷高利贷是为了诈骗则会坐牢,否则属于民事案件,不会坐牢。家里有些奢侈的的品可以查封拍卖,但会影响正常生活的物品和房子不会查封拍卖。

  • 1、如果债务尚未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那么在出借时一定要出具欠条,欠条是最直接有效的证明。
    2、如果债务已经发生,但当时没有立下欠条,那么你在参加法院诉诉讼的时候尝试一下提供其他证据:借款时在场人出庭作证(必须是借款时亲眼目睹的,道听途说的不算),录音录像(你打电话向他催收借款,把他承认欠款的对话录下来)。
    综上,欠条是欠款人出具和签名的,是最直接有效的证据,胜诉率基本100%。
    证人证言,由于证人的身份问题,在场人必然是某某一方的朋友,存在利害关系,可能会影响证言的真实性,只能作为辅助证据参考。
    录音录像,当今的数码世界如此精彩,破解技术也如此高超,也可能会影响录音录像的真实性,也只能作为辅助证据参考。
  • 一个借款条要想让它具有法律效力,应具备如下内容:
    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
    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
    4、应写清楚还款的具体年月日;
    5、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应有明确的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终应支付的借款利息总额(包括大写和小写金额)等约定;
    6、应写清楚借款本息偿还的年月日时间及付款方式;
    7、应有借款本人亲自签章、手印或亲笔书写的签字。
    只有具有有效的欠条,才能够在债务产生纠纷时进行追讨。
  • 银行贷款抵押指为担保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银行,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银行为抵押权人。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不得转让或处分抵押财产。借款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约定的情形时,银行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以下财产可以抵押:   
    (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2)建设用地使用权
    (3)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4)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5)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和航空器;
    (6)交通运输工具;
    (7)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