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您好,请问,我和老公是婚后存钱买的房,因为限购和征信的问题,老公一个人办的抵押,房产证只写他一个人的名字,后期限购城市也不允许加名!除非还完贷款才能加名字,请问我怎么能证明房产属于共同财产?可以在公证处公证为共同财产吗?

公证
2019-03-05 11:02:5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根据《继承法》,办理继承公证必须:①所有法定继承人应亲自到公证处办理,并提交身份证、户口簿原件;②放弃继承的,继承人应亲自到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书》或提交住所地公证处的《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书》原件;③被继承人(您父亲)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死亡户口注销单》原件;④遗产若为房屋的,应提交《房屋所有权证》与《国有土地使用证》原件;⑤继承按遗产总额2%收费;⑥亲属证明由被继承人(死者)的配偶、子女和父母构成,可由被继承人(您父亲)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或村(居)委员会出具并由乡(镇)人民政府签署“以上情况属实”并加盖印章(原件)。
  • 房产证与房屋所有权密切相关的,在这个高房价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房产证上,才能保证自己是房子的主人。尤其是在婚姻法司法解释出台后,广大女性朋友更是对房产证加名字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那么,在房产证上加名字要钱吗?  
    一、关于夫妻加名  无贷款的,直接去当地交易中心,付105元就可以加了;有贷款的,先去银行办理变更,然后再去交易中心办理。涉及的费用视银行而定,有的需要律师鉴证费,有的不需要。  
    二、父子间加名的  不管有没有贷款,可以有2种办法加名:增与和买卖。其实前者的费用实际操作下来是后者的3倍。因为做赠与的话要公证费、评估费,契税要3%,所以很不划算,一般推荐做买卖(除非你自己强烈要求做赠与)。做买卖也很有讲究,如果是亲属,必须提供户籍证明,才可以在契税上有优惠。这里说的优惠,只是房价上的优惠。因为很多人说只是加个名字,不牵涉到金额买卖,但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加税。所以,可以到各个区县去问你所在地段的最低评估价,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打8折。如果有贷款的话,也同样先去银行做变更。再去交易中心做买卖。另外,这里交的契税是根据加几个人来定的,比如父母的房子现在准备全部给孩子,那就是加全额的税;如果给一半那就加50%的税。  这种比例有很多种可能,要根据实际情况定。同样,产证可以加名字,也可以减名字,其实方法是一样的,也是买卖加税。不过,如果是离婚的,只需拿离婚证或者判决书去交易中心就可以了;但是碰到家里有人去世,那就一定要去公证处了。  交易时所需的材料:  上家:房产证,产权人的身份证、图章、买房时的发票;  下家:身份证、图章,当然还有钱。  交易时所涉及的具体费用:契税、千分之一的印花税+5元、交易手续费5元/平米、产证105元+15元。  交易当天,上家必须到场,下家可以委托。另外,一本产证上的人进行买卖,2年内的也没有关系,不需要加全额税,也没有差价税。  以上就是对“房产证上加名字要钱吗”“房产证上加名字的费用是多少”所作的解答。需要特别提醒大家一点的是,由于全国各地的房地产政策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在房产证加名字这件事情上,各地具体的办理程序和费用也是不同的。为了大家能够及时顺利地在房产证上加名字,建议您不妨直接向当地的房产律师咨询,因为律师们对这一业务有着丰富的经验。
  • 办理房产抵押按揭贷款合同公证所需要提交的材料  
    1、本人及配偶的身份证(原件),如委托办理的须提供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  
    2、结婚证(原件);离异的须提交离婚证(原件),最好附未再婚证明;未婚的最好能提交未婚证明。  
    3、户口本(原件)。  
    4、个人收入证明(原件)或从银行操作文本上复印。  
    5、购房首付发票(复印件)。  
    6、如果借款人本人不能亲自办理,并且婚姻状况为未婚的,须按(样本一)提交委托书,如果当地公证处不同意在委托书上写明未婚字样的,须同时按(样本二)提交未婚声明书。  
    7、如果借款人夫妻双方都不能亲自办理,须按(样本三)提交委托书;如果夫妻一方办理的,另一方须按(样本四)提交委托书;离异的须按(样本一)提交委托书。  
    8、委托书的委托权限可根据具体事项进行增减,但是必须有同意赋予公证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意思表示。  
    9、以上委托书和声明书须经公证处公证。
  • 同居财产属于共同财产吗

    由于同居关系自始无效,同居期间财产分割与离婚时是有不同的。根据婚姻法第十二条规定,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对于有配偶的非法同居,人民法院应根据照顾无过错第三方的原则判决。
    一般来说,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按一般共同财产处理。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是指由双方共同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用于债务清偿的财产。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