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交通事故,本人在医院出的钱,可是医院付款的条子被肇事者拿走了,怎么办,

2019-03-29 15:16:1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事故,交通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

    自行撤离现场,然后在填写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保险凭证号、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内容的协议书或者文字记录,共同签名;自行协商赔偿数额及赔偿方式。如果经协商未达成协议就立即报警。

    (一)如果达成协议不履行: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实行赔偿后,持协议书向保险公司索赔。
  • 交通事故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流程为:
    1.确定管辖法院。
    (1)如果事故发生地的公安机关已查扣事故车辆的,宜由事故发生地法院管辖;
    (2)否则,选择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更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好纠纷。
    2、确定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当事人
    具有原告主体资格的当事人范围:
    (1)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
    (2)交通事故造成受害者伤残或死亡的,还应包括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或死者生前实际抚养、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
    (3)因交通事故遭受直接财产损失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可列为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被告范围:
    我们根据交通事故肇事车辆性质的不同,针对被告范围作不同的说明:
    (1)肇事车辆是单位的,且驾驶员系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并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应将单位列为被告,作为赔偿义务主体。
    (2)车辆属于挂靠经营的,且能够证明该事故发生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应将挂靠人和被挂靠人列为共同被告。
    (3)车辆出借或出租给他人使用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将租用人列为被告;
    但如果出借人或出租人有过错的,也可以将出借人或出租人列为被告,比如知道自己的车有缺陷,知道借用人或租用人无证驾驶或饮酒驾驶。
    (4)机动车被盗后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将肇事人列为被告,被盗机动车的所有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 交通肇事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与刑事拘留、逮捕一样,都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强制措施 ,至于如何判决与是否取保候审没有关系。从司法实践来看,能否取保候审的都是罪行较轻,判决缓刑有机会也会多一些。
      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