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可以调查离婚财产情况吗?对方隐瞒财产,但不知道证据

离婚
2019-03-31 10:27:04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怎样调查离婚财产,如何调查离婚财产  为了解决怎样调查离婚财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离婚财产调查查什么。离婚财产调查就是调查对方拥有什么财产,拥有多少财产。因此,离婚可以调查的财产有:对方收入情况、对方房产情况、对方车辆情况、对方公司股份、对方股票、基金等的情况、调查对方其他财产情况等。也就是说对方拥有所有的财产都是调查的内容。了解了离婚财产调查的内容后,怎样调查离婚财产,如何调查呢?离婚财产调查可以有四种方法:  
    1、自行调查,自己调查可以调查对方拥有的存折、房产证、工资收入等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对方有心防你,即是是这些财产你也可能调查不到。工资收入也有可能因为公司的规定被拒绝调查。  
    2、聘请专业的调查公司,此项有一定的风险,很多法院对专业的调查公司的合法性还持有怀疑的态度,还有一些非专业的调查公司在调查时可能会违法调查,得到的证据就有可能不被法院所采信。  
    3、申请法院调查,很多朋友会说那我申请法院冻结对方的财产,请法院调查。此种方式看起来是最佳的方式,没有风险、也不用花很多钱。但是实际生活中,由于基层法院的业务非常忙,即使你申请法院调查,也可能法院抽不出多余的人力去调查,如果调查的财产在外地,则法院去调查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4、聘请专业的律师调查,上面两种方法不可行的话,只能选择聘请专业的律师了。律师可以持律师事务所出具的证明去相关部门调查。除了公司、单位等非国家机关可能会碰壁外,像国家的工作机关应该都可以调查财产。  以上就是怎样调查离婚财产,如何调查离婚财产的几种调查方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您适合于那种情况还是需要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的。  
    二、离婚财产调查注意什么  离婚财产调查是对私密的财产进行的私密调查,因此在调查离婚财产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那么,离婚财产调查注意什么呢?  
    1、事先预防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大额消费的,应当保存好相关的出资证据,如,应当保存好房产证、车辆买卖合同、发票、存折存单、借条、股票帐户、贵重财产发票等票证,最大程度保护自己的利益。  
    2、事后补救法:如果事前因为感情还好,或者其他原因并未获得有效凭证的,此时需要做的就是留意配偶的投资去向及存款方式,除了记下配偶投资、合股的公司全称外,还可留意记下配偶准确而具体的购房地址、车辆号牌、工资卡号、银行存款账号、股东卡号等,以便可向相关部门查询或依法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如发现配偶有转移的迹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全财产等。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没有掌握的对方财产,注意离婚诉讼的保密工作,尽量封锁消息,除离婚律师外不要对任何人讲自己打算离婚并要采取行动,需要及时申请法院调查的存款等财产,以有效防止对方转移财产。
  • 你好!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1、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的,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
    2、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包括:
    (1)一方或双方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
    (2)一方或双方继承、受赠的财产;
    (3)一方或双方由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利益;
    (4)一方或双方从事承包、租赁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
    (5)一方或双方取得的债权;
    (6)一方或双方的其他合法所得。
    3、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复员、转业军人所得的复员费、转业费,结婚时间10年以上的, 应按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复员军人从部队带回的医药补助费和回乡生产补助费,应归本人所有。
    4、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财产时,各自分别管理、使用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双方所分财产相差悬殊的,差额部分,由多得财产的一方以与差额相当的财产抵偿另一方。
    5、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应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各自出资购置、各自使用的财物,原则上归各自所有。
  • 《婚姻法》规定:
      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四十一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